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幕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幕末》他们是普通的下级武士,却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抛却故土,远赴他乡。他们化身刺客,隐身暗处,挥舞手中长刀,不惜双手染血,唯愿在列强环伺中救国于危难。

安政七年(1860)三月三日,大雪。与美国人签订通商条约的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在进城觐见将军途中,被刺客暗杀于江户城樱田门外。随后,开国主张被一片“攘夷”之声淹没。武士们纷纷请缨,誓要将外国人赶出日本。

明治元年(1868)正月十五日,取回政权的明治天皇昭示天下:与友邦建交,乃国际公理,需妥当处置,望万民谨记。此举掐断了企盼“攘夷”的武士们最后的希望。他们,成为了可悲的弃子。

暗夜中的刀光绽放,一曲鸟尽弓藏的武士绝响!

作者简介

司马辽太郎(1923-1996),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校,原名福田定一,笔名取自“远不及司马迁”之意,代表作包括《龙马奔走》《燃烧吧!剑》《新选组血风录》《国盗物语》《丰臣家的人们》《坂上之云》等。司马辽太郎曾以《枭之城》夺得第42届直木奖,此后更有多部作品获奖,是当今日本大众类文学巨匠,也是日本最受欢迎的国民级作家。

原文摘录

暗杀这种政治行径可以说在历史上从未产生过进步意义,但是这场事变却可以说是一次例外。如果对明治维新持肯定态度的话,那么可说这场维新便是从樱田门外开始。对于这场事变的每一位死者来说,历史没有让他们白白牺牲。 不知不觉间,萨长也偷偷抛弃了最初的纯正攘夷主义,并把“攘夷”二字加以粉饰,当做了倒幕的道具。

书评

毫不讳言“非常讨厌暗杀”的司马在讲述这十二则关于暗杀的故事时采取了相当中立的态度,即便是对“例外的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樱田门外之变也非常客气的用了“如果对明治维新持肯定态度的话”的说法,十二则故事大体维持着倒幕与佐幕交错的结构,并且刻意回避了河上彦斋、冈田以藏等知名人斩以及坂本龙马、佐久间象山等天下闻名的遇刺事件,除了对个别心揣人情义理的志士言及间带有悲悯敬意外,余者则无论其立场一律是惯常的深远清淡,其中更是不乏讽刺。 在攘夷已然成为潮流的幕末,无论做什么打着攘夷的旗号总归没有错,所谓的攘夷派除了少数胸怀大志的有识之士与对时事认知有限的传统国粹主义者外,更多的则是些“根本不会思考只会意气用事一心追求功名”的乡野匹夫,所行之事不是如《刺杀冷泉》中为了抢夺功劳而对一个罪不至死猥琐可怜的平乏画师穷追不舍必杀其身而后快,就是如《猿十字路口的血斗》中没头没脑的为人所利用,分述于上两篇故事里被所谓志士在其仅十一岁儿子面前砍下头颅的贺川肇之死更显天诛的残酷无道。 然而对攘夷讽刺的最厉害的还是《最后的攘夷志士》,相比已隐约察觉自己被时代抛弃却不变初心最后背负乱臣贼子恶名惨死枭首的三枝朱雀二人,披着攘夷皮囊玩弄权术的政客们不但包藏祸心更毫无忠诚气节可言。长萨诸藩因为关原之败而对德川家怀恨百年恐怕只是底层武士不满现状的朴素想法——毛利氏岛津氏在关原迟徊观望的糟糕表现若太阁泉下有知也不愿担这个虚名——在孝明天皇本人就是坚定的亲幕派情况下打着尊王攘夷的幌子行倒幕之实却着实可笑,毕竟无论是公武合体还是武装倒幕对于意欲插足中央权力核心的地方雄藩来说其实都毫无区别,利益没有绝对化,无非是换个口号而已。可那些满怀豪情或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深信国难大义而抛故土赴他乡蹚进杀戮浑水的攘夷志士们却被时代与新政府一起抛弃了。 一二流的革命家大都在腥风血雨中殒命,真正的攘夷志士成了背弃过去信仰的曾经同志的弃子,剩下的田中显助们却因为长寿与没有坚定的信念而屈从现实顺应时代,在新政府身居高位纵享“维新元勋”的荣耀奢华。司马似乎对存活到明治时期的志士全无好感,即便是位列三杰之一的桂也给出了“维新后并没有发挥出多少能力”与“在乱世炮火中活下来才是他的才能”的评价,这些所谓的胜利者们不过是活下来的一群人。 对佐幕一方司马也同样毫不客气,多次作为愚钝不堪的背景人物登场的新选组队士自不必多言,《彰义队的算盘》里不过数百人的乡野团体也党争不断金钱至上,甚至有不少“天不见血就睡不着”对平民百姓挥刀斩杀的嗜血队士,战斗起来却是四下逃窜躲避炮弹,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如此不堪,世享恩泽的旗本也好不到哪去,不是因为没有津贴不愿出战,就是一开战便逃的干干净净丑态百出,有这样一群护卫者不免会令人生出“幕府气数已尽”的感慨,幸而还有苦苦坚持的天野与慷慨赴死的大久保老人扳回了一些颜面。 本作的原名是《幕末暗杀史》,倒是直白的很。尽管对暗杀丝毫没有好感,司马却也坦言“不能否定那些那暗杀者们给幕末史添上了一道黑色的华美”,“无论是暗杀者,还是遭到暗杀的死者,都是我们历史的遗产”。独身代表萨摩荣誉参与樱田门“讨逆”(司马对井伊直弼也是甚为苛刻)事成后凛然自尽的有村治左卫门,把女儿嫁给必死之人既是报仇也是报恩的阿静,一介布衣却试图孤力撼世最终难躲暗箭的清河八郎,与龙马仅有一面之缘却有感其义挺身为其复仇的后家鞘彦六和中井庄五郎,抛弃身份将刺杀姊小路少将当做毕生事业经营而后悄然自裁的大庭恭平,坚信大丈夫有些事不得不为的那须信吾…抛开这些志士的立场,他们昂扬澎湃的情怀却都是相同的,司马不愿过多着笔于政治形势与思想,于是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暗杀背后但留大义于人间的价值观与暗杀者被杀者的所见所闻所思上,而每章结尾诸如某某人后来如何如何,某某地方现在如何如何的补笔更是透着人生无常岁月蹉跎的唏嘘,回味无限。 ps:书封遮挡的关系,一直以为封面插图是残破的船骸,适才细细一看,才发觉是一顶沾有血迹的轿笼(还有井伊家的橘纹),那所绘便是樱田门外之变了,本以为的白色浪花原来是皑皑白雪。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