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简介

名称: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

年份:南宋

类型:法书

规格:纵29厘米,横600厘米。

所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作者:乾隆

藏品鉴赏

常福行书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卷,清乾隆,纸本,行书,纵29厘米,横600厘米。   卷后署款“敕钩填,鸿胪寺序班小臣常福奉”。卷前引首乾隆皇帝行书“真面可追”四字,并“题内府摹柳公权兰亭诗帖”一则,钤印33方。曾经乾隆、嘉庆内府等收藏。   《戏鸿堂法帖》为历代丛帖,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董其昌所辑,新都吴桢镌刻,此帖取材自晋、唐、元书家名迹。柳公权书《兰亭诗》虽被刻入《戏鸿堂》,但从万历三十一年到乾隆四十三年,时间过去大约已有一百七十多年,避免不了石刻上文字的磨损、风化,再加上当时刻工在镌刻时,刻工欠佳,又多有残缺笔划,乾隆皇帝曾跋云“刻工未必能知字,片石居然有断章”, 因此乾隆戊戌(四十三年,1778年)敕命鸿胪寺序班常福钩填《戏鸿堂》刻柳公权书《兰亭诗》原本,为重新摹刻上石做准备,以增禊帖之胜。此本就是人们常说的清内府钩填本,后来书者(常福)很少被人提及,在摹勒上石时,也没有再刻上名款。序班,主要职能是在朝廷里举行典礼时,掌管殿廷文武百官之班位,品级从九品。史书上对也他没有详细记载。如果人们只见拓本,未见过墨迹者,书者是谁恐怕就很难得知了。   本幅书诗三十七首,只有王涣之五言诗缺少最后一句“玄契齐古今”。基本上是按原刻的行文钩填(柳本就缺此句),并把刻石上破损处的字用细笔勾勒出轮廓范围,有的是半个字,有的是一个字,还有的是半行或一行,从这些勾勒用笔中可知,此《戏鸿堂法帖》的刻石到乾隆时已损坏严重,每首诗的诗文几乎都不完全。读者可以与第六柱仔细对照一下,残缺与完整的不同就可一目了然。书者在整个行笔过程中始终笔笔不苟,在平缓的笔划中杂以快疾,墨色也较均匀,字的飞白表现得很逼真,可见书写时是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对皇帝的指令也是不敢怠慢的。   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五。

藏馆介绍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北京故宫,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后仍居于宫内。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黄郛摄政内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第五条,废除皇帝尊号,请废帝溥仪出宫。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师警卫司令鹿锺麟、警察总监张璧,于六日接管皇宫,封存文物。后经摄政内阁核准,经一年之整理,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幕。[1]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