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常常(多多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常》是诗人多多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常常她们占据公园的一把铁椅

一如她们常常拥有许多衣服

她们拥有的房子里也曾有过人生

这城市常常被她们梦着

这世界也是


一如她们度过的漫长岁月

常常她们在读报时依旧感到饥饿

那来自遥远国度的饿

让她们觉得可以胖了,只是一种痛苦

虽然她们的生活不会因此而改变 她们读报时,地图确实变大了


她们做过情人、妻子、母亲,到现在还是

只是没有人愿意记得她们

连她们跟谁一块儿睡过的枕头

也不再记得。所以

她们跟自己谈话的时间越来越长

好像就是对着主。所以

她们现在是善良的,如果原来不是


她们愿意倾听了,无论对人

对动物,或对河流,常常

她们觉得自己就是等待船只

离去或到来的同一个港口

她们不一定要到非洲去

只要坐在那把固定的铁椅上

她们对面的流亡者就能盖着苹果树叶

睡去,睡去并且梦着

梦到她们的子宫是一座明天的教堂。


1992

作者简介

多多(粟世征,1951年-),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现代诗歌的探索者之一,被公认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曾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其代表作有《玛格丽和我的旅行》《手艺》《致太阳》等。[1]

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2004年回国后被聘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2010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0年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做驻校诗人。[2]

多多是一个真正的汉语诗人。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反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3]

他将自己对世界和生命的温情理解,融于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的细致雕刻,并在每一首诗歌的内部构造上,力图实现他孤寂而坚定的美学抱负。他对汉语尊严的忠诚守护,使他的诗歌很早就形成了显著的个性和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4]

他发表的一系列诗作,以及他本人在母语国家的重新出场,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激动的文学记忆,同时也见证了汉语诗歌永不衰竭的丰富可能性。[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