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帮你解读清廷皇上的“秘书”们(为生歌唱)

帮你解读清廷皇上的“秘书”们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帮你解读清廷皇上的“秘书”们》中国当代作家为生歌唱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帮你解读清廷皇上的“秘书”们

最近关于清宫的戏看了不少,特别是现在戏说的比较多,所以对雍正、乾隆诸位皇帝是又敬佩又惋惜。敬佩的是他们应该算是足智多谋,人中龙凤。惋惜的是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手足情深,也是够狠的。其实宫廷斗争也必须如此,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为了生存吧,可以理解。然而这皇族之间的斗争真是即残酷又血腥,难怪有人说:“近了皇权,疏了亲情。”其实哪是疏了亲情,分明是没了亲情。

本来以为要读的这本袁灿兴著的《军机处》是一部清宫小说,可是读了才知道这本书是与我们一起分析为何清朝的军机处这样一个机构能够伴随皇权183年,可见它在当时的重要性。对于这个机构我是不怎么了解,所以读这本书正好补上一课。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最初设于雍正七年,据史料记载当时正值清廷用兵讨伐西北,军务紧急,而当时内阁又在太和门外,官员混杂,很容易泄露军机。为了战事胜利,清世宗在靠近内廷的隆宗门内特设军机房,作为临时性的军事指挥机构。说白了就是有利于君主独裁,这样他就可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想法布置下去,也能尽快得知想要知道的事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枝末节,也让自己的权势更集中。战事结束后,雍正尝到了甜头,所以立即成立了军机处,从此以后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机构。

这个军机处成立后,说实话也很耐人寻味,第一它设军机大臣,而且都是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可见选来的都是嫡亲,应该算是心腹之人。按理说这些人应该是皇恩浩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吧,好像又不是如此。第二设立了这个衙门,又没有名分,在外人看来实际是个虚职,可是这个虚职又直接面对皇上,特别是首席军机大臣,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能离开左右,按照现在的话说他们实际上就是皇帝的贴身秘书。

但是,可别小看这个军机处,它可不一般,军机处总揽机要,军机大臣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可见他们并不是没有实力的,除了能够在皇帝耳边吹风的皇妃们,恐怕就是这些军机大臣了,因为他们应该算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比如各地的奏章都要由军机处票签后才能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也都要由军机处草拟,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内阁无权过问。由此可见,军机处奉命经办的都是重大军政事务。军机处产生后,原来的议政王大臣形同虚设,内阁也成了处理一般事务的机构了。

雍正时首任军机大臣为张廷玉与鄂尔泰,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不过我们还要清醒一些,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伴君如伴虎,这些军机大臣既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当然也可能被皇帝废弃,比如张廷玉的下场就不怎么好。军机大臣讷亲私底下发了几句牢骚就丢掉了性命。当然也有命运不错的,如任十几年军机大臣的庆桂,干到79岁才退休,可见他的为人老到。还有潘世恩也是被称为“三百年第一福气之人。”不过你看看他们的处世之道,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何会被皇上看好了,他们都秉承着谨小慎微、少说听话的原则,也算是官场智慧吧,看着迂腐,实则睿智,适者生存。

读完这本书,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过的《大太监》,都说太监不好当,但是我觉得这“秘书”更不好当,人生如戏,总是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活着还是睿智些好,否则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