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鲁姆」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修改格式)
行 14: 行 14:
 
}}
 
}}
  
==个人简介==
+
''' 本杰明·布鲁姆''' (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生于1913年,是[[ 美国]] 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芝加哥大学]] 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生于1913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教育家]] ,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
+
 
 
 
 
 二十世纪五十代,布鲁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代,布鲁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识记:对具体事实的记忆;领会: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应用: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评价:根据标准评判或选择其他办法。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他给出的认知技能列表,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最简单的认知技能是对知识的回忆,最复杂的认知技能是对观点的价值作出判断。六十年代,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p><p style="text-indent:2em;"> 九十年代开展了一项对杰出学者、[[ 艺术家]] 、以及运动员的研究,前后长达5 年之久。研究选取了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20位成功人士进行匿名访谈,其中涉及知名钢琴家、网球运动员、奥林匹克游泳冠军、[[ 雕塑家]] 、数学家、以及精神病专家等。此外,还对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师进行了补充访谈,以获取更充分的信息。本杰明和他的同事仔细研究采集到的信息,希望从中能够找出一点蛛丝马迹,以解释究竟是怎样的共同点使成功人士能有效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和普通人区别开来。最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坚韧不拔的好习惯,即不畏挫折与失败,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与完善。</p>
+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识记:对具体事实的记忆;领会: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应用: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评价:根据标准评判或选择其他办法。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他给出的认知技能列表,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最简单的认知技能是对知识的回忆,最复杂的认知技能是对观点的价值作出判断。六十年代,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本杰明·布鲁姆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儿童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30%,而8~17岁这一阶段只增加了20%。
 +
 
 +
九十年代开展了一项对杰出学者、艺术家、以及运动员的研究,前后长达5年之久。研究选取了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20位成功人士进行匿名访谈,其中涉及知名钢琴家、网球运动员、奥林匹克游泳冠军、雕塑家、数学家、以及精神病专家等。此外,还对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师进行了补充访谈,以获取更充分的信息。本杰明和他的同事仔细研究采集到的信息,希望从中能够找出一点蛛丝马迹,以解释究竟是怎样的共同点使成功人士能有效开发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和普通人区别开来。最终,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赋造就了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坚韧不拔的好习惯,即不畏挫折与失败,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与完善。</p>
  
 
==学问==
 
==学问==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现,美国学校的测试题95%以上是在考学生的记忆力。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问分类法,即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的“布鲁姆学问分类法”。该分类法把学问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几个类别。这个分类法在美国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学,可谓众所周知。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以此分类法为依据的。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美国的教育成功走出了以“记忆”为主导的测试困境。即便在小学阶段,这些分类技能的培养也是齐头并进的。比如“应用”类,一年级的孩子就有“访谈”作业,让他们询问家里人喜欢香草冰激凌还是巧克力冰激凌,然后把结果制作成图表,让人一目了然。</p><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们常讲 “分布式认知” 也就是大脑的一部分(如记忆部分)被解放出来,被电脑、智能手机等外部智能辅助设备所取代。 那么大脑干什么呢?得侧重于分析、应用、综合、评估这些“高层次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相比,培养起来比较困难,且宜早不宜迟。</p>
+
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发现,美国学校的测试题95%以上是在考学生的记忆力。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学问分类法,即影响了两代美国人的“布鲁姆学问分类法”。该分类法把学问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几个类别。这个分类法在美国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学,可谓众所周知。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以此分类法为依据的。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美国的教育成功走出了以“记忆”为主导的测试困境。即便在小学阶段,这些分类技能的培养也是齐头并进的。比如“应用”类,一年级的孩子就有“访谈”作业,让他们询问家里人喜欢香草冰激凌还是巧克力冰激凌,然后把结果制作成图表,让人一目了然。“分布式认知”也就是大脑的一部分(如记忆部分)被解放出来,被电脑、智能手机等外部智能辅助设备所取代。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旨在为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然而,这场改革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化,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出现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差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style="text-indent:2em;">1、 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 布鲁姆是位认知派心理学家。他认为,“学生具备从事每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所需的认知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积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他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前应具备所需的认知结构。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布鲁姆主张教师在学期初,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p><p style="text-indent:2em;">2、 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布鲁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由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学习的愿望得到加强,成就动逐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大大增强。</p><p style="text-indent:2em;">3、 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教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反馈矫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课结束时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课前编制好的几个突出反映“目标”的小题目进行检查,方法灵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口答、笔答都可采用。回答者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听者知道错在何处,如何补救。其次,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测试突出“目标”中规定的重点、难点、涉及本单元的反有新知识。第三,根据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进行个别补救教学。个别补救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面四到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师,互相帮助,这样既帮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帮助未掌握者找出错误所在并及时纠正。最后,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对象是在第一次测试中“未掌握”而接受辅导、矫正的学生,内容是在第一次测试中做错的题目,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经过矫正达到了掌握,能否进行下一次单元的教学。</p><p style="text-indent:2em;"> “控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当今美国流行的两大教学法。 “控制学习”是一种适应学生差异,单独“处方”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课堂应用,是本杰明·布鲁姆所创。本杰明·布鲁姆意识到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对需要练习的差生是一种不平等。本杰明·布鲁姆的方法要求教师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指导,使大多数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进步,有效地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p><p style="text-indent:2em;"> “合作学习”即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合作小组应是典型的不同成分的组合。每组学生以5-6人为宜,合作者间必须遵照一定的合作性原则,合作各方为取得共同的或各自的目标进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合作各方必须具备合作的动机、信息差距和合作的基础,各方面都能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p>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旨在为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然而,这场改革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化,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出现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差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 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 布鲁姆是位认知派心理学家。他认为,“学生具备从事每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所需的认知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积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他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前应具备所需的认知结构。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布鲁姆主张教师在学期初,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
# 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布鲁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由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学习的愿望得到加强,成就动逐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大大增强。
 +
# 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布鲁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教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
 +
 
 +
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反馈矫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课结束时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课前编制好的几个突出反映“目标”的小题目进行检查,方法灵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口答、笔答都可采用。回答者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听者知道错在何处,如何补救。其次,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测试突出“目标”中规定的重点、难点、涉及本单元的反有新知识。第三,根据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进行个别补救教学。个别补救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面四到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师,互相帮助,这样既帮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帮助未掌握者找出错误所在并及时纠正。最后,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对象是在第一次测试中“未掌握”而接受辅导、矫正的学生,内容是在第一次测试中做错的题目,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经过矫正达到了掌握,能否进行下一次单元的教学。
 +
 
 +
“控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当今美国流行的两大教学法。 “控制学习”是一种适应学生差异,单独“处方”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课堂应用,是本杰明·布鲁姆所创。本杰明·布鲁姆意识到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这对需要练习的差生是一种不平等。本杰明·布鲁姆的方法要求教师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指导,使大多数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进步,有效地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
 +
 
 +
“合作学习”即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以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合作小组应是典型的不同成分的组合。每组学生以5-6人为宜,合作者间必须遵照一定的合作性原则,合作各方为取得共同的或各自的目标进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合作各方必须具备合作的动机、信息差距和合作的基础,各方面都能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p style="text-indent:2em;">1、乐观主义的学生</p><p style="text-indent:2em;">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p><p style="text-indent:2em;"> 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p><p style="text-indent:2em;"> “掌握学习理论”是对传统教学中等级、分组制的挑战,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p><p style="text-indent:2em;">2、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p><p style="text-indent:2em;"> “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p><p style="text-indent:2em;"> 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第二,研制实施的程序。第三,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p><p style="text-indent:2em;">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p><p style="text-indent:2em;">本杰明·布鲁姆-重要著作</p><p style="text-indent:2em;"> 《人类特性的稳定性与改变》</p><p style="text-indent:2em;"> 《教育目标分类学》</p><p style="text-indent:2em;"> 《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p>
+
在中国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以往学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态分布,把学生分为若干等级,并把这种划分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稳定、持久的依据,并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受其影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只希望班内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不及格或刚及格,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掌握了学习目标和内容。而学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这三分之一的优生上,对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则兴趣极微”。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教学质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为地制造大批的差生。
 +
 
 +
“掌握学习理论”是对传统教学中等级、分组制的挑战,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见,主张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想的、适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种乐观主义的、面向全体的学生观,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阐明学习所必需的先决条件。第二,研制实施的程序。第三,评价这种策略对教师与学生所产生的结果。</p><p style="text-indent:2em;">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p><p style="text-indent:2em;">本杰明·布鲁姆-重要著作 《人类特性的稳定性与改变》《教育目标分类学》 《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https://wenwen.sogou.com/z/q653816874.htm 布鲁姆教育目标]
 
[https://wenwen.sogou.com/z/q653816874.htm 布鲁姆教育目标]

於 2019年3月28日 (四) 16:24 的修訂

本傑明·布魯姆
原文名 Benjamin Bloom
出生 (1913-02-21) 1913年2月21日(111歲)
美國
逝世 2018年11月3日(2018-11-03)(19歲)
國籍 美國
職業 著名的心理學家
知名作品 《人類特性的穩定性與改變》
《教育目標分類學》
《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

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1913年2月21日-1999年9月13日),生於1913年,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曾擔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是國際教育評價協會評價和課程專家。

二十世紀五十代,布魯姆因教育目標分類的系統學說而聞名,著有《教育目標分類學》;六十年代,他提出關於「人類特性」的理論,著有《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學習」的學校教學理論,著有《我們的兒童都能學習》、《掌握學習理論導言》。布盧姆提出的關於「人類特性」和學校教學的理論,曾經被列為美國「最有意義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人物介紹

1956年,本傑明·布魯姆發表文章《教育目標分類:認知領域》,認為思維有六種級別。識記:對具體事實的記憶;領會:把握知識材料的意義,對事實進行組織,從而搞清事物的意思;應用:應用信息和規則去解決問題或理解事物的本質;分析:把複雜的知識整體分解,並理解各部分之間聯繫,解釋因果關係,理解事物的本質;綜合: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和聯繫,從而創建新的思想和預測可能的結果;評價:根據標準評判或選擇其他辦法。自此之後,這六種思維級別被廣泛接受和使用。他給出的認知技能列表,是按照從最簡單到最複雜的順序排列的。最簡單的認知技能是對知識的回憶,最複雜的認知技能是對觀點的價值作出判斷。六十年代,提出關於「人類特性」的理論,著有《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七十年代,提出「掌握學習」的學校教學理論,著有《我們的兒童都能學習》、《掌握學習理論導言》。本傑明·布魯姆的研究認為,若人在17歲所達到的智力水平為100%,那麼兒童在4歲時已具備了其中的50%,4~8歲期間獲得30%,而8~17歲這一階段只增加了20%。

九十年代開展了一項對傑出學者、藝術家、以及運動員的研究,前後長達5年之久。研究選取了各個領域中最傑出的20位成功人士進行匿名訪談,其中涉及知名鋼琴家、網球運動員、奧林匹克游泳冠軍、雕塑家、數學家、以及精神病專家等。此外,還對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師進行了補充訪談,以獲取更充分的信息。本傑明和他的同事仔細研究採集到的信息,希望從中能夠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以解釋究竟是怎樣的共同點使成功人士能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讓他們和普通人區別開來。最終,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賦造就了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堅韌不拔的好習慣,即不畏挫折與失敗,並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追求與完善。

學問

1956年,教育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發現,美國學校的測試題95%以上是在考學生的記憶力。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學問分類法,即影響了兩代美國人的「布魯姆學問分類法」。該分類法把學問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估等幾個類別。這個分類法在美國教育界,尤其是在中小學,可謂眾所周知。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就是以此分類法為依據的。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美國的教育成功走出了以「記憶」為主導的測試困境。即便在小學階段,這些分類技能的培養也是齊頭並進的。比如「應用」類,一年級的孩子就有「訪談」作業,讓他們詢問家裡人喜歡香草冰激凌還是巧克力冰激凌,然後把結果製作成圖表,讓人一目了然。「分布式認知」也就是大腦的一部分(如記憶部分)被解放出來,被電腦、智能手機等外部智能輔助設備所取代。

主要成就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以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為指導,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旨在為美國社會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以提高美國社會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以提高美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然而,這場改革因為過分強調理論化,導致美國教育質量下降,學校出現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課程內容的「差生」。面對這樣的現實,布魯姆響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選不是發展」的質疑,並提出了「掌握學習」的理論學說。這一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具備必要的認知結構是掌握學習的前提 : 布魯姆是位認知派心理學家。他認為,「學生具備從事每一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就越積極」。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着新的知識的輸入、理解和接納,對學習結果及其以後學習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他十分強調學生在學習前應具備所需的認知結構。由於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着差異,布魯姆主張教師在學期初,應先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確定學生是否具備了先決技能、先決態度和先決習慣;鑑定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程度;辨別學生需要幫助的程度。根據診斷性評價的結果,為學生提供預期性知識,「使教學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背景」。
  2. 學生積極的情感特徵是「掌握學習」的內在因素 :布魯姆認為,學生成功地學習一門學科與他的情感特徵有較高的相關。那些具有較高學習動機、對學習有興趣、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會比那些沒有興趣、不願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充分注意併合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學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由於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學習的願望得到加強,成就動逐漸形成,學習的內驅力就會大大增強。
  3. 反饋——矯正性系統是「掌握學習」的核心 :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並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教學過程的每個步驟都必須通過評價來判斷其有效性,並對教學教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保證

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幫助。反饋矯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課結束時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課前編制好的幾個突出反映「目標」的小題目進行檢查,方法靈活,個別提問、集體回答、口答、筆答都可採用。回答者所學知識得到強化,聽者知道錯在何處,如何補救。其次,在每個單元結束時進行一次形成性測試,測試突出「目標」中規定的重點、難點、涉及本單元的反有新知識。第三,根據形成性測試的結果,進行個別補救教學。個別補救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學生按學習成績分面四到五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師,互相幫助,這樣既幫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幫助未掌握者找出錯誤所在並及時糾正。最後,進行第二次形成性測試,對象是在第一次測試中「未掌握」而接受輔導、矯正的學生,內容是在第一次測試中做錯的題目,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經過矯正達到了掌握,能否進行下一次單元的教學。

「控制學習」和「合作學習」是當今美國流行的兩大教學法。 「控制學習」是一種適應學生差異,單獨「處方」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課堂應用,是本傑明·布魯姆所創。本傑明·布魯姆意識到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這對需要練習的差生是一種不平等。本傑明·布魯姆的方法要求教師給不同情況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指導,使大多數學生在不同的要求下進步,有效地完成課程規定的任務。

「合作學習」即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努力,以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合作小組應是典型的不同成分的組合。每組學生以5-6人為宜,合作者間必須遵照一定的合作性原則,合作各方為取得共同的或各自的目標進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合作各方必須具備合作的動機、信息差距和合作的基礎,各方面都能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並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

歷史影響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麼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正態分布,把學生分為若干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準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闡明學習所必需的先決條件。第二,研製實施的程序。第三,評價這種策略對教師與學生所產生的結果。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本傑明·布魯姆-重要著作 《人類特性的穩定性與改變》《教育目標分類學》 《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

參考文獻

布魯姆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