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寮奇缘(单国伟)
![]() |
《巽寮奇缘》是中国当代作家单国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巽寮奇缘
初识巽寮湾,缘于老友相会。因时过境迁,印象模糊。再会巽寮湾,已是五年之后的一个春天。
这个周末,趁着难得的闲暇时光,我和爱人连同姐姐姐夫一行四人结伴而行,终于重新认识了风景如画的巽寮湾,深切感受了大海的独特魅力。
一路上,我们被巽寮湾的各种美誉和传说所深深吸引。据百度介绍,巽寮湾依山傍海,海天交融,地处惠东县南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旁,集江、湖、海、泉、瀑、岛和名山古刹于一体,素以“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著称,被赐予“绿色翡翠”“天赐白沙堤”“东方夏威夷”“动物石景公园”等美誉。尤其是“巽寮”一名的来历,竟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和一段令人仰慕的爱情有关,为我们此行平添了许多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惠州,爱妾王朝云随行南下。两人初到南方,天气闷热,便常到巽寮(时称鸭寮)消暑度假。因地名“鸭”字与歌妓出身的王朝云相冲,遂叫苏东坡改名。才思敏捷的苏东坡,见此湾形同八卦,地处巽位,含有平安吉祥之意,且此地微风拂面,海波不兴,遂顺手在岩石上题下“巽寮”二字,巽寮湾因此得名。
同行的姐夫是一把开车的好手,车开得既快又稳。姐姐是个摄影爱好者,一路的风景拍不完。而我的爱人风趣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从惠州市区一路向东,大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进入了惠东地界。
远远地,一股淡淡的潮湿的略带腥咸气息的海风迎面而来,顿时吹醉了游兴正浓的我们。渐渐地,随着一抹深蓝映入眼帘,期盼已久的大海终于来到我们眼前。我们似乎无意于温润而轻柔的海风,也无暇顾及巽寮小镇的整洁与优雅,一心只想赶快冲入那金光闪闪的海滩,扑入那湛蓝如碧的大海之中,与大海母亲来一场亲密的拥抱。
姐夫不光是个技术一流的老司机,还是个经验丰富的旅行家,早在出发前两天,就做好了旅行的功课,帮我们预订好了酒店,安排好了行程。待到大家安顿好住处,我脑海里已是波涛汹涌,心中更如小鹿乱撞,早已换好泳衣和拖鞋,迫不及待地冲入海滩。
由于疫情影响,海滩上的游客零零落落,使这片海滩显得更加开阔而舒适。原本担心海边的石子会硌脚而穿了拖鞋,现在看来已是多余。我们像兴奋的孩子,马上扔掉脚上的拖鞋,赤脚迈入这片开阔的海滩,热情地拥入大海的怀抱。
果不其然,这里的海滩真美呀!这里的沙滩不像沙滩,而像初生婴儿的肌肤,是那样柔软细腻,吹弹可破,让人不敢在这里有任何肆意的举动。这里的沙子也不像沙子,而像一片品质上乘的翡翠,那样温润丝滑,纯洁无暇。抓一把放进手里,干干净净,晶莹剔透,仿佛经过精心筛选和反复清洗,竟没有一丝杂质在内,在朝阳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的光芒。这里的海水也不像海水,远看时,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烟波浩渺,碧波荡漾,宛若仙女在翩翩起舞。近观时,更像一面绿色的镜子,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在海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影子,那种压抑良久后释放出的兴奋、惊喜和得意,正随着水波如花绽放。透过清凌凌的海水,还能看到海边的一粒粒细沙,一个个七彩的贝壳,以及生长在海底的一片片绿色的海草。
此时此刻,我像一只饥渴的骆驼,忍不住掬一捧海水灌进嘴里。呀!好咸啊。我体内犹如打翻了盐罐子,先是那种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咸,继而又是一种隐而不宣的苦,瞬间窜入胸腔,沁人心脾。
我们踩着柔软如锦的沙滩,沐浴着清爽如泉的海水,欣赏着如诗似画的海景,犹如身处仙境一般,让人不免生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叹。
次日一早,我们四人早早起床,相约去看海上日出。不料,因为雾气太重,无法观看日出。我们只好在海边散步,观看远山的暮色苍茫,欣赏天边的云雾缥缈,聆听海浪沉睡的细微鼾声,感受大海的深沉宁静。
渐渐地,太阳升起,雾气褪却。随着几只海鸥的鸣叫声传来,大海仿佛被唤醒了。停泊在岸边的渔民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位人称波哥的中年渔民把船停靠在我们眼前,招呼我们登船出海,一起去几个岛屿游玩,零距离触摸海的气息和心跳,亲身领略巽寮湾的海岛风光。
在喧闹的发动机声中,在欢快的海浪声里,波哥讲述了这些年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波哥一家原本靠打鱼为生,过着平静如水的生活。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他和老伴不甘落后,利用自家的渔船,结伴干起了载客出海体验生活的营生,他儿子和儿媳则开起了一家海鲜餐厅。他和儿子商量好了,待疫情过后,旅游恢复了,他们还想把家里的房子改成民宿,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一条龙的服务。
正说着,一座小岛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乍一看,岛上是一片茂盛的森林,郁郁葱葱,苍苍茫茫。海与岛相连的地方,则是一圈灰褐色的岩石。岩石四周,还有几块巨大的礁石伫立在湛蓝色的海水中。
“大家快看!那是什么?”波哥手指前方,有意考我们。我心中正在纳闷,不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岛吗,有什么可惊奇的?见我们不置可否,波哥提示我们,大家仔细看看,它的外形像什么?
远远地,穿过碧蓝色的天空,越过深蓝色的海面,我仔细打量起来:那青翠如黛的半圆形小山包,静静地卧在宽阔的海面上,像一口倒扣着的锅。从山包一头伸出水面的一块巨大礁石,则像一个人的脑壳。
哇!海龟!一定是海龟岛到啦。我顿时惊叫起来,爱人马上随声附和着,姐姐和姐夫也随之欢呼起来。仔细一看,眼前果真是一只负重前行畅游大海的海龟。
波哥露出欣喜的笑容,一只手熟练地操作渔船的方舟盘,另一只手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同时,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了“灵龟救人”的故事。
相传,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虔诚的渔民误捕了一只大海龟,遂将其放生。不久后,渔民出海遇到风浪翻船落海。危难之际,一只大海龟出现在海面,渔民扶着龟背,被平安地送到岸上。如今,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纷纷传诵着“灵龟救人”的故事,并向后人们一代代传扬下去。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好想登上海龟岛,去寻找那只乐善好施的灵龟,一睹它的尊容。只可惜海龟岛只能远观,不能登临,我只好暗自惋惜,把这个美好的传说深深地珍藏在心底。
随后,我们继续参观了凤池岛等几个岛屿,亲身感受了风光旖旎的海岛风情,瞻仰了古今名家学者的亲笔题词,领略了石崖摩刻的岛屿文化。如清代大学士傅维题写的“日暖凤池”,以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原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原全国政协委员启功等名家题写的“星晒南湾”“观象听涛”“诗境涛声”等等。
虽然我们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但通过观海、听涛、赏书和聆听讲解,我们同样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受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情碰撞,体会到平日里都市生活无法比拟的欣喜与精彩。此种感受与体会,用钟灵毓秀和美不胜收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其实,巽寮湾除了醉人的美景外,更有各种特色美食,让人垂涎三尺,流连忘返。
当天中午,可能是因为长途奔波,也可能是由于玩累了的缘故,还没到饭点,我们几个早已饥肠辘辘,急不可耐。热心的酒店服务员为我们推荐了本店的招牌菜,可我们早就听说当地的土窑鸡独具特色,还有几家客家菜口碑不错,而巽寮海鲜更是名声在外。到底先吃什么呢?我们几个人一时陷入纠结之中。
“那就土窑鸡吧!广东人无鸡不成宴,咱就图个出门大吉呗。”从小广东长大的姐夫高声提议道。是啊,出门在外,除了玩得开心,不就图个平安吉利吗。再说,再好吃的东西,还不得一口一口吃,哪能一顿吃得完呢?于是,我们几个马上达成一致,直奔酒店外不远处的一家主营土窑鸡的餐厅,点了一只土窑鸡,又让老板配了几道拿手菜,这就开始了我们的第一顿周末旅行餐。
不到二十分钟的样子,土窑鸡先端了上来。姐夫有眼力,人勤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只见他认真洗了手,挽起袖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剥去土窑鸡表层银白色的锡箔纸。
当第一层锡箔纸剥开时,一股奇特的浓香扑鼻而来,顿时打开了我们沉睡的味蕾,让我们啧啧称赞的同时,犹如馋猫饿狼一般,把目光紧紧地盯在这只热气腾腾而香气四溢的土窑鸡身上。待到姐夫抡开双手,熟练地撕好鸡肉,还没招呼我们下手时,我早已馋涎欲滴,顾不上平日的斯文,抓一块香喷喷的鸡肉送进了嘴里,大快朵颐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这里的土窑鸡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它不同于普通的铁炉和木炭烧烤的烧鸡,而是把巽寮当地盛产的荔枝木、果园放养的走地鸡、人工打造的土窑三者完美结合,经过经验丰富的专业厨师精心烧制而成。其混合了荔枝木的烟火气、走地鸡的焦火味,以及新鲜泥土被烧烤的气息,真可谓人间美味,肉中极品。
也许是土窑鸡的独特馨香征服了我们,或许是我们真的饥饿难耐,不过十分钟的时间,我们竟将一只两三斤重的土窑鸡吃得一丝不剩,一个个咂摸着手指头,大有余犹未尽的感觉。要不是还有满桌配菜的诱惑,唯恐三两只土窑鸡也不在话下。
次日中午,从海边游玩归来,经不起海鲜的诱惑,我们早早奔向了酒店外的美食一条街。虽然疫情下的游客稀少,但依然挡不住店家的热情好客。或俊男靓女笑脸相迎,或老板厨师亲自招揽生意,热情介绍各家的招牌菜多么拿手地道,海鲜多么美味新鲜,还有各种折扣的诱惑。
正犹豫间,一位身着粉裙的渔家妹走上前来,只见她一挥肩上的白色毛巾,宛若莲花绽放:“山美水美,没有我们渔家人的心美。天好地好,不如巽寮湾的海鲜好!”挥手间,一家名为巽寮海鲜坊的餐厅跃入眼帘。
说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日,有人正在这里举办婚宴,一对新人打扮得光鲜靓丽,一脸的阳光灿烂。众亲友们人来人往,喜气洋洋。一阵花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更让这家看似普通的海鲜餐厅,显得人气爆棚,热闹非凡。一看这情形,我感觉更加饥饿难耐,肚中仿佛有百只馋虫游走,不由自主地咂摸起了嘴巴。
爱人心领神会,说一声:“就这一家啦,沾沾喜气呗!”亲热地拉姐姐走进餐厅,我们也随之落座。渔家妹笑靥如花,一边说着欢迎光临的客套话,一边热情地为我们拎茶倒水,介绍各式菜品。姐夫是美食家,几乎没听什么介绍,麻利地拿起桌上的菜单,熟练地为我们点了一桌海鲜。渔家妹露出可爱的小酒窝,冲我们真诚地一笑,甜甜地道一声“请喝茶!海鲜马上就到。”说着,拿了菜单飘然而去。
点了餐,看完一对新人的婚礼仪式后,我们的海鲜也一一上了桌。哇!这里的海鲜果然名不虚传。红白相间的芝士焗扇贝,别具风味的姜丝爆花甲,鲜嫩爽滑的白焯大海虾,柔韧劲道的渔家酿鱿鱼,清香可口的清蒸生蚝,浓香四溢的油炸香辣蟹,香醇韧爽的海胆炒饭,以及香甜可口的海鱼芥菜汤,道道形态各异,个个味道鲜美,而且盘盘皆满,份量十足。尤其这道看似普通的海胆炒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初上桌时,看着它米质发涩,色泽焦黄,似乎与我所做的蛋炒饭并无二致,甚至像炒糊了似的,我当即心生嫌隙。待到尝遍桌上美食,已有八九分饱,正准备放下碗筷作罢时,爱人盛了一勺海胆炒饭放进我的碗里。见我面有难色,无动于衷,爱人微微一笑,劝我尝后再说。我不想扫了爱人兴致,极不情愿地夹了一小口海胆炒饭放进嘴里。
咦?这是什么东西,竟如此鲜美!没人劝说,我把爱人给我的一勺海胆炒饭一口吞下,觉得唇齿留香,厚味十足。仍不过瘾,忍不住还想再吃一碗。我站起身,一边动手盛饭,一边喊来年轻的渔家妹,让她帮我们仔细讲解这道菜的做法及特色。
原来,海胆富含十多种氨基酸而不含胆固醇,以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著称。此道海胆炒饭,采用巽寮当地新鲜海胆,配以优质大米和特制辅料精心炒制而成。其特色在于,大米与海胆味道混合均匀,洁白与淡黄颜色巧妙搭配,吃起来粒粒韧爽,香而不腻,营养丰富,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经典美食。
正如《史记》所言:“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为能够品尝到如此地道的人间美味而感到幸福,并为自己的卑陋浅薄而深感惭愧。就像与人交往不能以貌取人,我不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当然,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渔家妹那句“山美水美,不如我们渔家人的心美”的巧妙说辞。
是呀,山美水美,没有真诚善良、热情好客和勤劳勇敢的渔家人的心美呀!
短短两天的时光一晃即逝,又到了回家的时候。
这天下午,当爱人催促我收拾行李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恋恋不舍,犹如老友别离般的魂不守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时时充盈于我心间。
就在走出酒店客房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回转身来,再次走向那扇宽敞明亮的180度海景窗,深情回望那片辽阔的澄澈的湛蓝色的大海,回想那片留下我们行行足迹,留下我们欢声笑语,也留下无限憧憬与向往的美丽海滩。
再见!大海。再见!巽寮湾。再见!神性化身的灵龟。再见!真诚善良的渔家妹。
汽车像个赌气的孩子,满载着快乐与忧伤,缓缓驶出巽寮湾,又极不情愿地驶出这座干净整洁而又充满欧陆风情的巽寮小镇。
就在我的视线即将收起的时候,一座建造新潮而时尚的城市候机楼跃入我眼帘。咦?此等偏远的滨海小镇,居然拥有如此独具风情的城市候机楼。看来,小镇与机场的距离不会太远。那么,它与世界的距离也不再遥远。对于全世界所有爱美与喜欢旅游的人而言,只要你喜欢,距离不是问题!一切美景,尽在眼前啊!
此时此刻,车载广播里正在播放这样一条新闻:近年来,惠东县巽寮镇着力发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和渔歌文化优势,在“渔旅融合”思路带动下,积极引进城市候机楼、沙洲公园、休闲渔港等项目,致力打造渔业、旅游和文化三产融合,形成“乡村兴、产业旺、村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黄昏时分,车子缓缓驶过宏伟而壮阔的惠州海湾大桥。透过车窗,越过跨海大桥,我远远地看见,一轮红日映红了宽阔的海面,也染红了海面上所有的游艇和渔船,使整个海面金光一片。海面上空,几只海鸥展翅飞翔,渐渐隐没在落日的余晖之中。
唐代诗人李白在《远别离》中诗云:“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透过漫天的红霞,我仿佛看见,巽寮的明天,如同那展翅高飞的海鸥,越飞越高,越飞越远……[1]
作者简介
单国伟,笔名天外天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惠州市公安文学协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广东公安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作品散见《海外文摘》《啄木鸟》《散文选刊》等;著有长篇小说《挺立潮头》《乡村振兴之不屈的脊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