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巽寮奇緣(單國偉)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巽寮奇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巽寮奇緣》中國當代作家單國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巽寮奇緣

初識巽寮灣,緣於老友相會。因時過境遷,印象模糊。再會巽寮灣,已是五年之後的一個春天。

這個周末,趁着難得的閒暇時光,我和愛人連同姐姐姐夫一行四人結伴而行,終於重新認識了風景如畫的巽寮灣,深切感受了大海的獨特魅力。

一路上,我們被巽寮灣的各種美譽和傳說所深深吸引。據百度介紹,巽寮灣依山傍海,海天交融,地處惠東縣南部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旁,集江、湖、海、泉、瀑、島和名山古剎於一體,素以「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著稱,被賜予「綠色翡翠」「天賜白沙堤」「東方夏威夷」「動物石景公園」等美譽。尤其是「巽寮」一名的來歷,竟與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和一段令人仰慕的愛情有關,為我們此行平添了許多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相傳,北宋年間,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惠州,愛妾王朝雲隨行南下。兩人初到南方,天氣悶熱,便常到巽寮(時稱鴨寮)消暑度假。因地名「鴨」字與歌妓出身的王朝雲相衝,遂叫蘇東坡改名。才思敏捷的蘇東坡,見此灣形同八卦,地處巽位,含有平安吉祥之意,且此地微風拂面,海波不興,遂順手在岩石上題下「巽寮」二字,巽寮灣因此得名。

同行的姐夫是一把開車的好手,車開得既快又穩。姐姐是個攝影愛好者,一路的風景拍不完。而我的愛人風趣幽默,給我們帶來了一路的歡聲笑語。我們從惠州市區一路向東,大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進入了惠東地界。

遠遠地,一股淡淡的潮濕的略帶腥咸氣息的海風迎面而來,頓時吹醉了遊興正濃的我們。漸漸地,隨着一抹深藍映入眼帘,期盼已久的大海終於來到我們眼前。我們似乎無意於溫潤而輕柔的海風,也無暇顧及巽寮小鎮的整潔與優雅,一心只想趕快衝入那金光閃閃的海灘,撲入那湛藍如碧的大海之中,與大海母親來一場親密的擁抱。

姐夫不光是個技術一流的老司機,還是個經驗豐富的旅行家,早在出發前兩天,就做好了旅行的功課,幫我們預訂好了酒店,安排好了行程。待到大家安頓好住處,我腦海里已是波濤洶湧,心中更如小鹿亂撞,早已換好泳衣和拖鞋,迫不及待地沖入海灘。

由於疫情影響,海灘上的遊客零零落落,使這片海灘顯得更加開闊而舒適。原本擔心海邊的石子會硌腳而穿了拖鞋,現在看來已是多餘。我們像興奮的孩子,馬上扔掉腳上的拖鞋,赤腳邁入這片開闊的海灘,熱情地擁入大海的懷抱。

果不其然,這裡的海灘真美呀!這裡的沙灘不像沙灘,而像初生嬰兒的肌膚,是那樣柔軟細膩,吹彈可破,讓人不敢在這裡有任何肆意的舉動。這裡的沙子也不像沙子,而像一片品質上乘的翡翠,那樣溫潤絲滑,純潔無暇。抓一把放進手裡,乾乾淨淨,晶瑩剔透,仿佛經過精心篩選和反覆清洗,竟沒有一絲雜質在內,在朝陽的照射下,反射出七彩的光芒。這裡的海水也不像海水,遠看時,像一條藍色的絲帶,煙波浩渺,碧波蕩漾,宛若仙女在翩翩起舞。近觀時,更像一面綠色的鏡子,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在海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影子,那種壓抑良久後釋放出的興奮、驚喜和得意,正隨着水波如花綻放。透過清凌凌的海水,還能看到海邊的一粒粒細沙,一個個七彩的貝殼,以及生長在海底的一片片綠色的海草。

此時此刻,我像一隻饑渴的駱駝,忍不住掬一捧海水灌進嘴裡。呀!好咸啊。我體內猶如打翻了鹽罐子,先是那種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咸,繼而又是一種隱而不宣的苦,瞬間竄入胸腔,沁人心脾。

我們踩着柔軟如錦的沙灘,沐浴着清爽如泉的海水,欣賞着如詩似畫的海景,猶如身處仙境一般,讓人不免生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嘆。

次日一早,我們四人早早起床,相約去看海上日出。不料,因為霧氣太重,無法觀看日出。我們只好在海邊散步,觀看遠山的暮色蒼茫,欣賞天邊的雲霧縹緲,聆聽海浪沉睡的細微鼾聲,感受大海的深沉寧靜。

漸漸地,太陽升起,霧氣褪卻。隨着幾隻海鷗的鳴叫聲傳來,大海仿佛被喚醒了。停泊在岸邊的漁民們,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一位人稱波哥的中年漁民把船停靠在我們眼前,招呼我們登船出海,一起去幾個島嶼遊玩,零距離觸摸海的氣息和心跳,親身領略巽寮灣的海島風光。

在喧鬧的發動機聲中,在歡快的海浪聲里,波哥講述了這些年發生在身邊的變化。波哥一家原本靠打魚為生,過着平靜如水的生活。隨着當地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他和老伴不甘落後,利用自家的漁船,結伴干起了載客出海體驗生活的營生,他兒子和兒媳則開起了一家海鮮餐廳。他和兒子商量好了,待疫情過後,旅遊恢復了,他們還想把家裡的房子改成民宿,為遊客提供吃、住、游、玩一條龍的服務。

正說着,一座小島漸漸呈現在我們眼前。乍一看,島上是一片茂盛的森林,鬱鬱蔥蔥,蒼蒼茫茫。海與島相連的地方,則是一圈灰褐色的岩石。岩石四周,還有幾塊巨大的礁石佇立在湛藍色的海水中。

「大家快看!那是什麼?」波哥手指前方,有意考我們。我心中正在納悶,不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島嗎,有什麼可驚奇的?見我們不置可否,波哥提示我們,大家仔細看看,它的外形像什麼?

遠遠地,穿過碧藍色的天空,越過深藍色的海面,我仔細打量起來:那青翠如黛的半圓形小山包,靜靜地臥在寬闊的海面上,像一口倒扣着的鍋。從山包一頭伸出水面的一塊巨大礁石,則像一個人的腦殼。

哇!海龜!一定是海龜島到啦。我頓時驚叫起來,愛人馬上隨聲附和着,姐姐和姐夫也隨之歡呼起來。仔細一看,眼前果真是一隻負重前行暢遊大海的海龜。

波哥露出欣喜的笑容,一隻手熟練地操作漁船的方舟盤,另一隻手向我們豎起大拇指。同時,興致勃勃地向我們講述了「靈龜救人」的故事。

相傳,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名虔誠的漁民誤捕了一隻大海龜,遂將其放生。不久後,漁民出海遇到風浪翻船落海。危難之際,一隻大海龜出現在海面,漁民扶着龜背,被平安地送到岸上。如今,生活在海邊的漁民,紛紛傳誦着「靈龜救人」的故事,並向後人們一代代傳揚下去。

我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好想登上海龜島,去尋找那隻樂善好施的靈龜,一睹它的尊容。只可惜海龜島只能遠觀,不能登臨,我只好暗自惋惜,把這個美好的傳說深深地珍藏在心底。

隨後,我們繼續參觀了鳳池島等幾個島嶼,親身感受了風光旖旎的海島風情,瞻仰了古今名家學者的親筆題詞,領略了石崖摩刻的島嶼文化。如清代大學士傅維題寫的「日暖鳳池」,以及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原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原全國政協委員啟功等名家題寫的「星曬南灣」「觀象聽濤」「詩境濤聲」等等。

雖然我們對書法藝術知之甚少,但通過觀海、聽濤、賞書和聆聽講解,我們同樣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感受到了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激情碰撞,體會到平日裡都市生活無法比擬的欣喜與精彩。此種感受與體會,用鍾靈毓秀和美不勝收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其實,巽寮灣除了醉人的美景外,更有各種特色美食,讓人垂涎三尺,流連忘返。

當天中午,可能是因為長途奔波,也可能是由於玩累了的緣故,還沒到飯點,我們幾個早已飢腸轆轆,急不可耐。熱心的酒店服務員為我們推薦了本店的招牌菜,可我們早就聽說當地的土窯雞獨具特色,還有幾家客家菜口碑不錯,而巽寮海鮮更是名聲在外。到底先吃什麼呢?我們幾個人一時陷入糾結之中。

「那就土窯雞吧!廣東人無雞不成宴,咱就圖個出門大吉唄。」從小廣東長大的姐夫高聲提議道。是啊,出門在外,除了玩得開心,不就圖個平安吉利嗎。再說,再好吃的東西,還不得一口一口吃,哪能一頓吃得完呢?於是,我們幾個馬上達成一致,直奔酒店外不遠處的一家主營土窯雞的餐廳,點了一隻土窯雞,又讓老闆配了幾道拿手菜,這就開始了我們的第一頓周末旅行餐。

不到二十分鐘的樣子,土窯雞先端了上來。姐夫有眼力,人勤快,還是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只見他認真洗了手,挽起袖子,戴上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剝去土窯雞表層銀白色的錫箔紙。

當第一層錫箔紙剝開時,一股奇特的濃香撲鼻而來,頓時打開了我們沉睡的味蕾,讓我們嘖嘖稱讚的同時,猶如饞貓餓狼一般,把目光緊緊地盯在這隻熱氣騰騰而香氣四溢的土窯雞身上。待到姐夫掄開雙手,熟練地撕好雞肉,還沒招呼我們下手時,我早已饞涎欲滴,顧不上平日的斯文,抓一塊香噴噴的雞肉送進了嘴裡,大快朵頤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這裡的土窯雞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它不同於普通的鐵爐和木炭燒烤的燒雞,而是把巽寮當地盛產的荔枝木、果園放養的走地雞、人工打造的土窯三者完美結合,經過經驗豐富的專業廚師精心燒制而成。其混合了荔枝木的煙火氣、走地雞的焦火味,以及新鮮泥土被燒烤的氣息,真可謂人間美味,肉中極品。

也許是土窯雞的獨特馨香征服了我們,或許是我們真的飢餓難耐,不過十分鐘的時間,我們竟將一隻兩三斤重的土窯雞吃得一絲不剩,一個個咂摸着手指頭,大有餘猶未盡的感覺。要不是還有滿桌配菜的誘惑,唯恐三兩隻土窯雞也不在話下。

次日中午,從海邊遊玩歸來,經不起海鮮的誘惑,我們早早奔向了酒店外的美食一條街。雖然疫情下的遊客稀少,但依然擋不住店家的熱情好客。或俊男靚女笑臉相迎,或老闆廚師親自招攬生意,熱情介紹各家的招牌菜多麼拿手地道,海鮮多麼美味新鮮,還有各種折扣的誘惑。

正猶豫間,一位身着粉裙的漁家妹走上前來,只見她一揮肩上的白色毛巾,宛若蓮花綻放:「山美水美,沒有我們漁家人的心美。天好地好,不如巽寮灣的海鮮好!」揮手間,一家名為巽寮海鮮坊的餐廳躍入眼帘。

說來,真是無巧不成書。當日,有人正在這裡舉辦婚宴,一對新人打扮得光鮮靚麗,一臉的陽光燦爛。眾親友們人來人往,喜氣洋洋。一陣花炮噼里啪啦響個不停,更讓這家看似普通的海鮮餐廳,顯得人氣爆棚,熱鬧非凡。一看這情形,我感覺更加飢餓難耐,肚中仿佛有百隻饞蟲遊走,不由自主地咂摸起了嘴巴。

愛人心領神會,說一聲:「就這一家啦,沾沾喜氣唄!」親熱地拉姐姐走進餐廳,我們也隨之落座。漁家妹笑靨如花,一邊說着歡迎光臨的客套話,一邊熱情地為我們拎茶倒水,介紹各式菜品。姐夫是美食家,幾乎沒聽什麼介紹,麻利地拿起桌上的菜單,熟練地為我們點了一桌海鮮。漁家妹露出可愛的小酒窩,沖我們真誠地一笑,甜甜地道一聲「請喝茶!海鮮馬上就到。」說着,拿了菜單飄然而去。

點了餐,看完一對新人的婚禮儀式後,我們的海鮮也一一上了桌。哇!這裡的海鮮果然名不虛傳。紅白相間的芝士焗扇貝,別具風味的薑絲爆花甲,鮮嫩爽滑的白焯大海蝦,柔韌勁道的漁家釀魷魚,清香可口的清蒸生蚝,濃香四溢的油炸香辣蟹,香醇韌爽的海膽炒飯,以及香甜可口的海魚芥菜湯,道道形態各異,個個味道鮮美,而且盤盤皆滿,份量十足。尤其這道看似普通的海膽炒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初上桌時,看着它米質發澀,色澤焦黃,似乎與我所做的蛋炒飯並無二致,甚至像炒糊了似的,我當即心生嫌隙。待到嘗遍桌上美食,已有八九分飽,正準備放下碗筷作罷時,愛人盛了一勺海膽炒飯放進我的碗裡。見我面有難色,無動於衷,愛人微微一笑,勸我嘗後再說。我不想掃了愛人興致,極不情願地夾了一小口海膽炒飯放進嘴裡。

咦?這是什麼東西,竟如此鮮美!沒人勸說,我把愛人給我的一勺海膽炒飯一口吞下,覺得唇齒留香,厚味十足。仍不過癮,忍不住還想再吃一碗。我站起身,一邊動手盛飯,一邊喊來年輕的漁家妹,讓她幫我們仔細講解這道菜的做法及特色。

原來,海膽富含十多種氨基酸而不含膽固醇,以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著稱。此道海膽炒飯,採用巽寮當地新鮮海膽,配以優質大米和特製輔料精心炒制而成。其特色在於,大米與海膽味道混合均勻,潔白與淡黃顏色巧妙搭配,吃起來粒粒韌爽,香而不膩,營養豐富,是一款老少皆宜的經典美食。

正如《史記》所言:「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為能夠品嘗到如此地道的人間美味而感到幸福,並為自己的卑陋淺薄而深感慚愧。就像與人交往不能以貌取人,我不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當然,這也從側面驗證了漁家妹那句「山美水美,不如我們漁家人的心美」的巧妙說辭。

是呀,山美水美,沒有真誠善良、熱情好客和勤勞勇敢的漁家人的心美呀!

短短兩天的時光一晃即逝,又到了回家的時候。

這天下午,當愛人催促我收拾行李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的戀戀不捨,猶如老友別離般的魂不守舍,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緒,時時充盈於我心間。

就在走出酒店客房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迴轉身來,再次走向那扇寬敞明亮的180度海景窗,深情回望那片遼闊的澄澈的湛藍色的大海,回想那片留下我們行行足跡,留下我們歡聲笑語,也留下無限憧憬與嚮往的美麗海灘。

再見!大海。再見!巽寮灣。再見!神性化身的靈龜。再見!真誠善良的漁家妹。

汽車像個賭氣的孩子,滿載着快樂與憂傷,緩緩駛出巽寮灣,又極不情願地駛出這座乾淨整潔而又充滿歐陸風情的巽寮小鎮。

就在我的視線即將收起的時候,一座建造新潮而時尚的城市候機樓躍入我眼帘。咦?此等偏遠的濱海小鎮,居然擁有如此獨具風情的城市候機樓。看來,小鎮與機場的距離不會太遠。那麼,它與世界的距離也不再遙遠。對於全世界所有愛美與喜歡旅遊的人而言,只要你喜歡距離不是問題!一切美景,盡在眼前啊!

此時此刻,車載廣播里正在播放這樣一條新聞:近年來,惠東縣巽寮鎮着力發揮休閒漁業、濱海旅遊和漁歌文化優勢,在「漁旅融合」思路帶動下,積極引進城市候機樓、沙洲公園、休閒漁港等項目,致力打造漁業、旅遊和文化三產融合,形成「鄉村興、產業旺、村民富」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

黃昏時分,車子緩緩駛過宏偉而壯闊的惠州海灣大橋。透過車窗,越過跨海大橋,我遠遠地看見,一輪紅日映紅了寬闊的海面,也染紅了海面上所有的遊艇和漁船,使整個海面金光一片。海面上空,幾隻海鷗展翅飛翔,漸漸隱沒在落日的餘暉之中。

唐代詩人李白在《遠別離》中詩云:「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透過漫天的紅霞,我仿佛看見,巽寮的明天,如同那展翅高飛的海鷗,越飛越高,越飛越遠……[1]

作者簡介

單國偉,筆名天外天下,全國公安文聯會員,惠州市公安文學協會副會長,魯迅文學院廣東公安作家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作品散見《海外文摘》《啄木鳥》《散文選刊》等;著有長篇小說《挺立潮頭》《鄉村振興之不屈的脊樑》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