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前颌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氏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basabei仅在夏威夷群岛有发现,主岛附近海域多活动在120米或更深处,而西北部岛群由于水温较低,可以活动于较浅的海域。
形态特征
体银白色,栉鳞闪光,有时背部渐变为淡黄色,嘴部到额头有一条褐色至黑色细纹,鳃盖边缘有一条狭窄的橙色纹,靠近胸鳍基部有一个椭圆形的橙色斑点。体侧有三条黑色带,第一条从嘴尖开始,穿过眼睛后向上延伸并覆盖第一枚背鳍硬棘;第二条黑纹宽,从第一背鳍中部延伸到腹鳍后部;第三条黑纹位于身体后部,从第一、第二背鳍之间开始,延伸到臀鳍,巴氏前颌蝴蝶鱼是少数几种身体黑纹完全垂直的前颌蝴蝶鱼之一,这是比较独特的。[1]
背鳍硬棘12-13枚,延长不相连,软条21-22枚,颜色与身体一致的白色或黄色,被黑纹贯穿;胸鳍透明,鳍条15-16枚;腹鳍硬棘1枚,白色,软条5枚,黄色或褐色;臀鳍硬棘3枚,软条16-17枚,延长呈三角形,白色,被黑纹贯穿;第二背鳍和臀鳍后部与身体垂直部分有褐色条纹;尾柄有黑色细纹,尾鳍透明,上部不分支鳍条4枚,分支鳍条15枚,下部不分支鳍条3枚。侧线不完整,向上拱起,结束于黑纹内的第3至第5枚背鳍软条基部,鳞片数26枚,有时24-28枚。死后颜色基本不变,标本体色暗淡无闪光,整体暗黄色,条纹变成深褐色,鳍和鳃盖的亮橙色变为淡褐色。巴氏前颌蝴蝶鱼的颜色和形态与西印度洋的格氏前颌蝴蝶鱼。
栖息区域
巴氏前颌蝴蝶鱼Prognathodes basabei仅在夏威夷群岛有发现,主岛附近海域多活动在120米或更深处,而西北部岛群由于水温较低,可以活动于较浅的海域。主要栖息在玄武岩或石灰岩基质的岩石区,常发现在悬崖或洞穴礁石的下方颠倒游泳,多单独活动或三条一群活动。主要以海绵、蠕虫、甲壳类和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体小,雄鱼平均体长10.6厘米,雌鱼平均体长9.3厘米,极扁。
饲养信息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16-25℃
性情:温和
食物:肉食,底栖的蠕虫和甲壳类
最大体长:9-12厘米
分布范围:夏威夷群岛
生活水深:45-187米
IUCN评级:未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