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巴川镇隶属于重庆市铜梁区,地处铜梁区中部,东与东城街道相邻,西南与南城街道接壤,西北与太平镇相连,北与白羊镇毗邻,距铜梁区人民政府驻地1.3千米,东西最大距离7.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千米,总面积37.3平方千米。

唐宋时,巴川街道境域属巴川县;2006年10月,由巴川镇析置巴川街道。2011年末,巴川街道总人口8.06万人。截至2020年6月,巴川街道下辖11个社区、5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中兴路91号。

2011年,巴川街道财政总收入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6.2%;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工业总产值为达到3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6.9%。[1]

目录

建置沿革

唐宋时,境域属巴川县。

元明清朝时期,属巴川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巴川镇治所在。

1953年4月,改为城关区。

1955年12月,改为城关镇。

1981年8月,更名巴川镇。

2006年10月,巴川镇析置巴川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巴川街道下辖东方、东城、正街、龙山、和平、体育街、白龙、八一路、仙鱼9个社区,接龙、玉皇、千年、大雁、盘龙5个行政村;下设82个居民小组、13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巴川街道下辖11个社区、5个行政村:东方社区、东城社区、和平社区、正街社区、龙山社区、体育街社区、八一路社区、仙鱼社区、淮远社区、袁家社区、柿花社区、接龙村、玉皇村、千年村、大雁村、盘龙村, 街道办事处驻中兴路91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川街道地处铜梁区中部,东与东城街道相邻,西南与南城街道接壤,西北与太平镇相连,北与白羊镇毗邻,距铜梁区人民政府驻地1.3千米,东西最大距离7.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6千米,总面积37.3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巴川街道有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0.2亩。

人口

2011年末,巴川街道总人口8.0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5万人,城镇化率76.3%;另有流动人口36724人。总人口中,男性39761人,占49.3%;女性40852人,占50.7%;14岁以下12160人,占15.1%;15-64岁60964人,占75.6%;65岁以上7489人,占9.3%;以汉族为主,达7.98万人,占99.6%;有土家、苗、彝、壮、白、布依等24个少数民族,共327人,占0.4%;超过20人的少数民族有4个民族,其中土家族7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1.7%;苗族66人,占20.2%;彝族39人,占11.9%;壮族23人,占7%。2011年,巴川街道人口出生率7.0‰,人口死亡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3.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60.9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巴川街道财政总收入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6.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比2010年增长38.7%;人均财政收入1241元,比2010年增长37%。2011年,巴川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8880元。

农业

2011年,巴川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巴川街道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红苕、玉米为主。2011年,巴川街道生产粮食1.0万吨,人均534千克,其中水稻6119吨,小麦1754吨。巴川街道主要经济作物有柑、橘、梨、橙、桃、李等。巴川街道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352万亩,产量184吨,其中花生27吨,油菜籽157吨;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2.1万吨,主要品种有高笋、藤菜、白菜、土豆、大葱、西红柿等。巴川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巴川街道生猪年饲养量3.3万头,存栏1.2万头;羊年饲养量0.1万头,存栏324头;家禽年饲养量55.4万羽,存栏13.2万羽。2011年,巴川街道生产肉类2270.7吨,其中猪肉1606吨,羊肉8吨,禽蛋1153吨,鲜奶28吨;畜牧业总产值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4%。

工业

巴川街道工业以机械加工、轻纺制鞋、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巴川街道工业总产值为达到35.2亿元,比2010年增长16.9%,工业增加值12.9亿元。2011年,巴川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职工382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比2010年增长5.1%;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有3家。

商贸

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商业网点2312个,职工6720人。2011年,巴川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8.9亿元,比2010年增长53.7%;有城乡集贸市场3个,面积1.6万平方米,年成交额3.9亿元,比2010年增长29.8%。

金融

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8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支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118.5亿元,比2010年增长19.8%;人均储蓄2.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7.4亿元,比2010年增长18%。[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4302人,教职工315人,专任教师156人;小学4所,在校生6291人,专任教师29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小学1所,在校生81人,专业教师21人;初中2所,在校生2197人,专任教师2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2%,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民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生3292人,专业教师178人。2011年末,巴川街道主要大学有重庆传媒职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外商贸学院(铜梁校区)各1所,在校生共5400人,专业教师300人;高中有市级重点中学铜梁中学,在校生6788人,专任教师345人。2011年,巴川街道教育经费达7221.3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7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7175.1万元,比2010年增长36.2%。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县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1家;各类科技人才0.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0.1万人,经营管理人才0.3万人,技能人才0.2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2万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13个,会员517人,其中团体会员8个,个人会员499人,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真英雄》《秋香八月河东街》《铜梁匾额》《醉美铜梁摄影作品集》等100余部;各类营业性艺术表演团体13个,演职人员204人;电影放映单位2个,电影院2座,座位977个,每万人拥有121.2个,年放映8220场次,观众达23万人次;俱乐部1所;街道有文化站1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4个;有各类图书室19个,藏书5万余册;文化专业户12户;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23人;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12534平方米,藏书22万册;档案馆1个,建筑面积889平方米;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107余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707人。2000年,广场舞蹈"二龙戏珠"获文化部第十届群星奖金奖。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社会体育场2个,面积1.7万平方米,看台设座椅2.1万张;有学校体育场4个,面积1.6万平方米,看台设座椅4250张;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6%。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4万户,入户率85%,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巴川街道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8个,二级甲等医院2所(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473张,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559人。2011年,巴川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8.9万人次,住院手术台8750人次,出院病人1.9万人次。2011年末,巴川街道重点医院有铜梁区中医院、铜梁区妇幼保健院,其中,铜梁区中医医院有床位389张,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专业卫生人员431人。2011年,巴川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3.6万人次,住院手术台5429人次,出院病人1.3万人次。2011年,巴川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32.6/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万人,参合率95.4%。

社会保障

2011年,巴川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594户,人数1231人,支出311.2万元,比2010年减少4%;医疗救助25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96人次,共支出3.4万元,比2010年增长23.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33户,共751人,年支出69.9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0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57.6万元,比2010年增长18%;有敬老院1家,床位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4人;社区服务中心9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4万人,参保率92.1%。[5]

交通

巴川街道有G319国道贯穿全境;遂渝高速公路、重庆三环高速公路经过境内,并设有出入口。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巴川街道因巴川河横穿城区,曲曲弯弯,形如"巴"字而得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