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尔蒙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 (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
出生 1867年
苏格兰的爱丁堡市
国籍 英国
别名 Бальмонт Константин Дмитриевич
职业 翻译,诗人,评论家
知名于 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
知名作品 《在北方的天空下》
《在无穷之中》
《静》
《诗即魔法》

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Бальмонт Константин Дмитриевич,1867-1942)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童年时代大量阅读,尤其对诗歌感兴趣,尝试自己写诗。巴尔蒙特在20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一生执著于太阳的崇拜,自称为"太阳的歌手",以太阳为题材的作品成为他创作的高峰。巴尔蒙特作为俄国象征派领袖人物之一,追求音乐性强、辞藻优美、意境深远的诗风。他的诗歌以鲜明的形象性和独到的艺术手法得到世人的赞誉。1890年以后出版了三本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Под северным небом,1894),《在无穷之中》(В безбрежности,1895),《静》(Тишина,1898)。它们不仅确立了巴尔蒙特的诗人地位,也是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此后诗人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篇。1906-1913年居住在法国,多次旅行。巴尔蒙特不接受十月革命,1920年举家迁往法国,并在国外继续从事创作。1937年出版了最后一本诗集。

评价

巴尔蒙特作为世纪之交的一个复杂的文学现象,得到过诸如"俄罗斯诗歌的巴格尼尼"的赞誉,也受到过诸如"充满反社会的个人主义情绪"的非议。但最重要的是他以自己一生的创作印证了他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和"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的理想。巴尔蒙特的诗集在俄罗斯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国外。我国著名翻译家蓝英年在《〈塞纳河畔〉译后记》中给以巴尔蒙特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俄国诗歌史可以没有阿达莫维奇,甚至伊万诺夫,却不能没有巴尔蒙特。"这位坚信"人不能生存,当身体离开太阳,心离开歌"(引自阿赫玛托娃诗《他说过……》)的"太阳的歌手"也终于像他应该的那样,穿过拒绝接受他的若干时代的死亡地带,终于在后世得到复活了。

生平

巴尔蒙特的一生充满动荡,得到的评价也曾经褒贬不一。1867年,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就读,终因参加学潮被开除。他周游世界,通晓多种语言,把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俄文介绍到俄国(如:雪莱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 ,打开俄国人的眼界。1907年,他为工人们写了《复仇者之歌》,并到处朗诵,惹恼了沙皇政府,被赶出俄国。二月革命后巴尔蒙特返回祖国,那时俄国的诗坛上已形成各种流派。从象征主义在俄国一出现时起,他就积极投入到该流派当中,成为了象征派第一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用勃洛克的话说,巴尔蒙特"是俄国象征主义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但后来巴尔蒙特的革命热情发生转变,对到来的十月革命表示反对并拒绝参与,因此在那个以政治态度作为评价作家标准的年代,他一度被定性为"颓废、个人主义、反革命"。他的诗歌也被说成"基调属于颓废主义,在艺术上追求过分的夸饰和外表的华丽"长期被打入另册。1942年,他怀着苦闷和忧郁凄凉地客死在巴黎

诗歌特色

巴尔蒙特作为太阳的"歌手",很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为俄国诗坛开创了很多独特的韵律方式。他说:"我总是在由语言的确定区域向音乐的不确定区域靠近,我竭尽全力追求音乐性。"他在《诗即魔法》一书中写道,"诗即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在音乐。"而这也是象征派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巴尔蒙特在自己的诗作中巧妙地使用辅音同音、内韵复沓顶针等手法,营造出一咏三叹的氛围,使每首诗都成为一首首浑然天成的歌曲。勃留索夫称赞他的诗歌"在轻盈方面超过了费特,在悦耳方面超过了莱蒙托夫"。

巴尔蒙特还很善于为诗歌营造优美、深远的意境。他常常使用大胆出奇的象征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段,使诗语飘逸洒脱,蕴味悠长。巴尔蒙特说:"现实主义者永远是简单的观察者,象征主义者则永远是思想家现实主义者只热衷于表现具体的生活⋯⋯象征主义者远离现实的存在,只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理想⋯⋯"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种坚持,正因为他就是一个永远思考着现实存在背后的象征主义者,他的诗歌才获得了如此动人的魅力,他的精神才能永远追随太阳的光华。

著名诗句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1]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蔚蓝色的原野。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连绵的群山。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

和百花盛开的峡谷。

我与世界面对面签订了和约。

我是世界的真主。

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山川,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

我时时刻刻都在歌唱。

我的理想来自苦难,

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

试问天下谁能与我的歌声媲美?

无人、无人媲美。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而一旦天光熄灭,

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

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作者|巴尔蒙特(俄)


《双重生活》[2]


我总爱自贬身份

和自己的灵魂争论。

有一年我吸足了海风,

那一年我是所有人的陌生人。


在异国,我抛别了亲人,

到了一个地方,那里到处都是海浪的咆哮声,

我沉浸在银色的雾幔里,

我看见了辉煌壮丽的美景。


无边无际翻着白沫的海水

曾在我透明的眼中辉映,

可对所有人来说,我是那么陌生,

别人无法理解我的心灵。


我理解了欢快的波浪是如何运动,

我创作的诗句令人心情激动,

我对我的变化是如此喜爱,

而他人的一成不变无法使我动心。


漂泊的岁月已经过去,

我回到亲人身边寻求安宁,

为了无以言喻的感伤,

更为了抚弄银光铮亮的竖琴。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的竖琴会放开歌喉,

它的声音比叮铛作响的金币更明亮,

比湛蓝的海水更高亢。


作者|巴尔蒙特(俄) 译者|张冰

参考资料

  1.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 新浪网 [2015-08-21 ]
  2. 《双重生活》 . 荔枝网 [20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