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9-12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9-12首 |
作品名称: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9-12首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文天祥 |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9-12首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作品之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出生于吉州庐陵淳化乡(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1256年,21岁的文天祥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会试,优异入选,殿试第一。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塑造了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1283年,文天祥慷慨高歌,从容就义,时年仅47岁。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永远激励着世人。[1]
正文
九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 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 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 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
十
环堵尘如屋,累然一故吾。 解衣烘稚虱,匀鏁救残须。 坐处心如忘,吟馀眼已枯。 不应留滞久,何日裹籧篨。
十一
浩劫风尘暗,衣冠痛百罹。 静传方外学,晴写狱中诗。 烈士惟名殉,真人与物违。 世间忙会错,认取去来时。
十二
俨然楚君子,一日造王庭。 议论探坚白,精神入汗青。 无书求出狱,有舌到临刑。 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铭。[2]
人物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 ,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3]
著作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4]
史书评价
《宋史》[5]: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参考资料
- ↑ 文天祥生平简介 青原区人民政府网
- ↑ “文天祥”诗词全集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9-12首 诗词名句网
- ↑ 文天祥简介 淘名人网
- ↑ 文天祥(中国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国学荟网
- ↑ 宋史,文学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