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秀天下(侯文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崮秀天下》是中国当代作家侯文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崮秀天下
毗邻相连的南北岱崮地处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是岱崮地貌最集中最典型的所在,是中国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地貌特征是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峭壁刀削,下部山坡则平缓舒展,为沂蒙地区所特有。地质演变使得崮独特地质形态出类拔萃,以此才在地貌中独眼出群,睥睨群雄。
不必说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展品的琳琅满目,单说登上崮顶,作为崮中领袖,它自然就居高临下,群崮俯首。放眼远望,崮乡景色一览无余。巍峨雄伟的岱崮南北对峙,气势磅礴的大崮翘首云天,峭拔玲珑的小崮羞涩赧颜,弓腾欲飞的龙须崮气爽神定,坦荡如砥的梭子崮一马平川,逶迤蜿蜒的卧龙崮头摇尾摆,雕塑逼真的石人崮巍然屹峙,惟妙惟肖的瓮崮叹为观止,栩栩如生的油篓崮活灵活现等等,不一而足。 林立的崮群,千姿百态,粗犷嵯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神入化。幅幅图景美不胜收。座座方山,座座巍峨;座座平顶,座座坦荡;座座峭崖,座座新奇。白云萦绕崮体,天地氤氲,气象万千。崮乡的美尽在你我的不言想象之中,也就恍如缥缈在神仙境界了,似乎到了遥远的昆仑山,白娘子可去盗过仙草。
崮的传说由来已久,最早是玉皇大帝在沂蒙山区插上了72根擎天石柱是女娲补天的后续,就是“天欲坠,赖以拄其间”了。后来海龙王的龙子龙孙调皮好玩,常缘柱爬到天庭,骚扰宫女,玉皇大帝就怒不可遏了,挥剑斩断了这些柱子,因此留下72个柱桩,才演变成今天的七十二崮。原来如此啊!
南北岱崮紧密毗邻,形态一致,但北大南小,阔绰的高达2平方公里,小的仅有0.5罢了。传说一俟天气清明,山顶可见泰山,故名望岱崮,简称岱崮。其壁立的崖壁中出现崖缝历经久年,人就称为夹皮沟了,是登顶的唯一门户。崖壑中间凸出一块巨石,三四人高。两侧崖壁直立光滑,犹如两块门板。两侧壁上凿槽依稀,那是登顶的必要借助,否则登顶也就如同“登路难,难于上青天”了。难怪这种地貌绝世无双,别出心裁了。 两崮中间隔着一道山梁,相距三里地。岱崮四周陡峭,兀然屹峙,而顶部平坦如坻,地形易守难攻。两个崮峰各高三四丈,刀削斧劈,陡岩壁立,下面则是光秃秃的斜坡,视野开阔,是攀登崮顶的唯一途径。南崮北崮的山崖,各建有瞭望楼,部队事先就挖战壕、修地堡、筑工事,储粮水、备弹药,它像一道大门,固若金汤。
史书还记载着岱崮人民英雄的辉煌事迹,抗战时期,那里是岱崮保卫战的主战场,因此就有了光荣的红色印记。八路军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指战员奉命驻守南北岱崮,掩护主力部队外线作战,此战可歌可泣。地方武装神出鬼没,当地群众鱼水情深,8连沉着应战,与装备有飞机大炮的3000多精锐日军激战18天。弹尽粮绝了,就用石头砸,人人英勇无畏,个个视死如归。此战毙伤敌人300多人,而自己仅仅亡2伤7,最后还胜利突出了重围,谱写了一曲以少胜多的壮丽凯歌。八路军山东军区统令嘉奖8连,荣获岱崮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转至解放战争,鲁中军区后勤监护营1连固守南北岱崮,保卫战持续42天,打退4000多名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累计毙伤敌副团长以下250余人,迫使敌人狼狈撤退。山东军区授其为英勇顽强第二岱崮连荣誉称号。而离此不远的孟良崮更因围歼国民党头号王牌整编七十四师而流芳百世,那更是转折战局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经典战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当然离不开附近人民的大力支持,许多群众送水送饭、送武器弹药,还传递情报,甚至配合子弟兵英勇作战,无名英雄功不可没。这是片英雄的土地。
岱崮既有辉煌灿烂的过往,当然还有继往开来的今后,岱崮会更美好。岱崮旅游和水蜜桃的发展前景光辉灿烂。[1]
作者简介
侯文君,山东沂源人,中学退休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