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崔国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崔国辅
崔国辅
原文名 guofucui
出生 不详
中国吴郡(今苏州)或山阴
逝世 不详
国籍 中国
职业 诗人
知名作品 《怨词二首》
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
襄阳曲二首(蕙草娇红萼)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𫟹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资料来源见链接)[1]

人物简介

崔国辅,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榜。任山阴尉。应县令举,授许昌令。天宝初,入朝为左补阙,迁礼部员外郎,为集贤直学士。天宝十一载(752),京兆尹王𫟹因罪被杀,他是王的近亲,受到株连,贬晋陵司马。在晋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天宝十载(751),杜甫献《三大礼赋》以求进身,玄宗诏试文章,崔与于休烈以集贤学士为试官,对杜深加赞赏。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中说:"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在盛唐诗人中,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殷璠说:"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而乔亿则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国辅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诗45首,《全唐诗》编为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资料来源见链接)[2]

代表作品

怨词二首(妾有罗衣裳)

小长干曲(月暗送湖风)

襄阳曲二首(蕙草娇红萼)

相和歌辞·子夜冬歌(寂寥抱冬心)

相和歌辞·怨诗二首(楼前桃李疏)

相和歌辞·采莲曲(玉溆花红发)

魏宫词(朝日照红妆)

渭水西别李仑(陇右长亭堠)

卫艳词(淇上桑叶青)

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

王昭君(汉使南还尽)

王孙游(自与王孙别)

题预章馆(杨柳映春江)

宿范浦(月暗潮又落)

宿法华寺(松雨时复滴)

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往济南府(西候情何极)

石头滩作(怅矣秋风时)

少年行(遗却珊瑚鞭)

妾薄命(虽入秦帝宫)

七夕(太守仙潢族)

漂母岸(泗水入淮处)

丽人曲(红颜称绝代)

九月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

九日侍宴应制(运偶千年圣)

今别离(送别未能旋)

湖南曲(湖南送君去)

杭州北郭戴氏荷池送侯愉(秋近万物肃)

诗歌鉴赏

采莲曲   

玉溆花争发,   

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   

并著木兰舟。   

崔国辅诗鉴赏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清人宋荦《漫堂说诗》中说:“五言绝句,起自古乐府,至唐而盛。李白、崔国辅号为擅长。”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借用南朝乐府旧题,描写江南水乡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和他们对爱情的追求。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诗的头两句紧扣着江南水乡特点。形容水塘边碧草莹莹如雨一般,百花争奇斗艳,水塘上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水波涟滟,令人眼花缭乱,色彩鲜明而和谐地描绘出阳光明媚的风光,给采莲女们的生活环境作了诗意的描述。这环境不是寂静的,而是活动的,富有生气的。岸上,春花争发;塘中,碧水乱流。“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   

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争”和“乱”二字非常生动,说的这是一个热烈的劳动环境。“水乱流”是指荷塘水一般来说是波平如镜的。   

现在多的采莲舟在水塘上来往穿梭,以致水波乱流,青年男女们紧张、欢乐地劳动,显露出清新活泼的情趣。   

后两句由写环境进而写人。诗人以“相逢畏相失”五个字,表现出青年男女们相互爱慕,不忍分别的微妙心理;紧接着,又以“并著木兰舟”五个字,表现了他们对爱情大胆炽热的追求。作者既善于细致入微地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善于敏锐准确地捕捉人物的行为动态。这既需要比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又得益于作者对于他的描绘对象的深刻体验和认识。作者是吴郡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对于采莲青年男女们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的感情和性格,有过细心的观察,写来得心应手。   

清人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五言绝..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这首五言小诗风格清丽,富于情趣,生活气息浓郁,确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内容上赞美劳动,赞美大胆的爱情,亦显得清新活泼。   

怨词二首(其一)   

妾有罗衣裳,   

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   

秋来不堪著。   

崔国辅诗鉴赏   

这首宫怨诗以一个宫女睹旧物而生哀怨的口吻,展现了宫女的内心世界。女主人公拿起一件敝旧的罗衣,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   

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已有多年。唐诗中多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翩翩起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已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怨词》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表面指季候,实则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表明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大约有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之意。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此诗表面感叹罗衣,实则叹己,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怨词》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被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   

唐人作宫怨诗,固然以直接反映宫女的不幸这一社会现实为多。但有时诗人也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刺,或感叹个人身世。自屈原以来,就时常有文人自比美人,感叹自己的才识不被君王赏识。清刘大木说此诗是“刺先朝旧臣见弃”。或许有一定道理。   

小长干曲   

月暗送湖风,   

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彻,   

知在此塘中。   

诗歌鉴赏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在长江附近。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   

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的情歌,但作者没有从相见、欢聚、别离等处落笔,而是紧扣江南水乡的特点,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环境,自然而风趣地表现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名采菱女子的爱慕和追求。  

“月暗送湖风”,诗一开头,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湖滨。月暗,不是没有月光,而是月色朦胧;湖风用“送”,显得轻柔,善解人意。切合小伙子此时的心境。因为他很兴奋、很欢快,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仿佛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  

 这五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月色朦胧、湖风轻拂的动人画面,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氛围。   

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一位年轻人,踏着月色,沐着凉风,急忙忙、兴冲冲地去与恋人相会。   

然而夜色暗淡,道路难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断了。“相寻路不通”,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荷塘遍布,沟渠纵横,到处有水网相隔。显然,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只因受思念驱使,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一个“寻”字,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侧耳谛听,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彻,这里用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响亮。听着听着,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不远的荷塘中。“知”字十分传神,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而且说明小伙子对姑娘十分了解,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可见爱恋已久。   

短短的一首抒情诗,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且有起伏、有波澜,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   

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人物评价

  

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而杜甫对他则有知遇之感。天宝十载(751),杜甫献《三大礼赋》以求进身,玄宗诏试文章,崔与于休烈以集贤学士为试官,对杜深加赞赏。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中说:“欲整还乡斾,长怀禁掖垣,谬称三赋在,难述二公恩”。   

在盛唐诗人中,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殷璠说:“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河岳英灵集》)意亦指此。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而乔亿则指出:五言绝句,“惟崔国辅自齐、梁乐府中来”(《剑溪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崔国辅集》,在宋代已散佚。今存其诗45首,《全唐诗》编为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举县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间,坐是王(钅共)近亲,贬竟陵司马。有文及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忄登)所遗白驴、乌(上封下牛)牛各一头,及卢囗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囗蓄,故特以相赠。"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   

唐五言绝,太白、右丞为最,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王昌龄、裴迪、崔颢次之。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 (以上鉴赏见链接)[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