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雨欲来(张文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雨欲来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山雨欲来》中国当代作家张文和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山雨欲来

5月9日,在接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关于“不性急,不分兵,不去扰敌后路,让他放手前进,你们则集中主力距敌较远地点(不要天天接触),必能找到歼敌机会”,以及“使敌人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野司首长,在坦埠东侧西王庄的双山——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会议。会议在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当前的对峙态势,进一步摸清了敌人的心理动向(即尽管蒋介石战略意图是急于寻我主力决战,但从其战区指挥员的行动来看,实际上是尽量避免与我决战、或尽量推迟决战。他们欲以其强大的兵力优势,压迫我军撤向黄河以北或胶东一隅,至少是想等待我军疲惫之际再同我决战,这样既能捡到便宜,又能保存实力,还能向蒋介石邀功请赏)后,提出了“不性急,不分兵,为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做好准备”的战略主张,决定“大胆放敌人进入蒙阴、新泰、莱芜之线,然后寻机歼敌。同时,第1、7纵队立即停止南下,并返回原驻地休整待命;已经南下到鲁南插到敌后的第六纵队,暂时就地隐蔽潜伏待机,随时准备北上。”

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野司首长连夜将除六纵以外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全部撤退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潜伏于面积达数万余平方公里的沂蒙山区隐蔽待机。这里长期为老革命根据地,党的组织机构健全,有良好群众基础,广大群众均能自觉、严密的封锁我军部队的行动消息,还有较强的民兵组织等地方武装,利于诱敌深入,相机歼敌。况且这里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利于机动回旋,即可南出,又可北上,可攻可守,正符合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凡在局势未定时,我主力宜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使敌人完全不知我主力所在”的要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当处于前沿的敌人发现异常情况时,慌忙报告给了还在梦乡里的张灵甫。

睡意朦胧的张灵甫放下电话,连忙起床,携副官及参谋人员急忙来到前沿,用望远镜向蒙河北岸的对方阵地观察,只见薄雾散去后的对方阵地上一片静寂,除了遗弃的简易炉灶、没烧完的柴草和骡马吃剩的草料,以及一些零星无用的杂物之外,几乎看不出昨夜这里还曾是驻扎过千军万马的地方。

再往远处观看,昨天还在各个山头上飘扬的红旗也都不见了。

见此情景,张灵甫禁不住两眼放光,喜形于色,不无得意的说:“与我对峙的共军跑了?昨天(指两个多月之前)他陈毅还一口吃掉了李仙洲5、6万人,好像能一口吞下天去似的。想不到今天遇到我张灵甫,他竟然夹着尾巴、趁着夜色仓皇逃窜了,跑得比兔子还快啊。哈哈哈……”一种不战而胜的傲慢神色在张灵甫脸上表露无遗。

这豪放的“哈哈哈……”大笑声,恰同空中猫头鹰的叫声连在一起,在静寂的清晨传得特别远,不知就里的人还真有些瘆得慌。

转眼他又脸色一沉:“昨夜谁值的班,他娘的干什么去了!数万的共匪就这么从你们眼皮子底下悄悄溜走了,竟然一点都没察觉?”

参谋长魏振钺赶忙解释说:“师座,昨晚大雾,再加共军一向行踪诡秘,他们借着夜色和大雾的掩护,就连我们的探照灯和曳光弹都很难照得清对岸……”

“好了好了,不要解释了,马上派出搜索营和侦察分队深入对岸,看看共军到底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同时赶快向兵团司令部报告情况,一并了解一下我们左右黄伯韬和李天霞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

不久就从兵团司令部和黄伯韬、李天霞他们那边得到了类似的消息。“看来共匪主力这是不战而逃、全线溃退啊。唉,又错失了一次趁机猛追穷寇,歼灭仓皇逃窜的陈粟共匪之良机啊!”张灵甫追悔莫及。

正如毛主席和陈粟首长所预料的那样,华东野战军主力这大踏步的一退,果然刺激了敌人的神经,使敌人产生了严重的错觉。

蒋介石得悉这一情况后,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与张灵甫完全一样的错误判断:他根据陈粟共军在4月底、5月初的一段时间里,先放弃了出击郯城、码头和新安镇,又放弃了在青驼寺一带围歼整83师,继而又撤除了对新泰整11师的包围,现又大踏步后退等现象,认为这些都不是佯动,并错误的认为陈粟共军在国军四五十万大军长时间围困之下,已显攻势疲惫、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窘境,已经无路可走了,最后实在没了办法才不得不后退。

这时蒋介石的脑海里清楚地想象出陈粟共军的狼狈相:共匪二十万之众,龟缩在山多人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域狭窄的鲁中山区,加之外围四五十万国军的层层围困和封锁,外部物资很难进入鲁中山区。眼下共匪是何等的物资供给匮乏,难以寻得补充,士兵缺吃少穿,饥困交迫,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了为了争抢食物而内讧、自相残杀等,几乎没有了抵抗能力,完全已成强弩之末,最后纷纷不战而逃的景象。

其实与蒋介石想象的情形恰好相反:鲁中山区、特别是沂蒙山区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因为沂蒙山区的地形是东南低西北高,且山脉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利于东南季风将东南沿海丰沛的暖湿水汽资源沿山谷向这里输送,也有利于阻挡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因而这里的年均降水量高达83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10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的湿度和温度都明显高出许多。因而沂蒙山区是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之前这里的人们之所以贫穷,是由万恶的、不平等的封建剥削制度造成的。自从共产党来到这里建立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以来,解放了这里的人民,领导广大的穷苦大众推行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改革、推广互助合作、免除苛捐杂税,直至后来斗地主、分田地,翻身得解放。分到了田地的人们劳动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连年获得大丰收,家家户户有余粮,现在的物资储备、特别是粮食储备虽然不能说是非常的充足,但都比以前是丰厚的多了,只是分散隐藏在千家万户之中而已。

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后来改编成的解放军,都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已然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正像歌中唱的那样:“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赞誉,也渐渐成了分到土地翻身做了主人的解放区老百姓的流行语。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祖祖辈辈盼望不得的、从地主手中分得的土地,解放区的老百姓“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就是这样,更加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政策和领导,积极支前、支持解放军作战。因而这时华东野战军的物资供给虽然不是很充足,但更完全不是蒋介石所想象的“士兵缺吃少穿,饥困交迫”那样,更不会出现为了争抢食物而内讧、自相残杀的情况。

因为人民群众均自觉严守解放军的行动机密,国军很难摸清解放军的虚实、部署和军事意图,对共军的行动意图着实摸不着头脑。他们只有靠天上的飞机来侦查解放军的行动情况。这正好为解放军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提供了机会:解放军大部队在白天虚张声势、匆匆忙忙的向东北方向撤退,甚至故意做成狼狈逃窜的样子,晚上则悄悄的返回原地。

因此蒋介石错误的判断华东共军很有可能继续向北面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逃窜。这时他生怕共军逃远了追击不及,马上改变了此前制定的“稳扎稳打”之既定方针,急令顾祝同立即改采“稳扎猛打”(其实他心里想要的是最好能“紧追猛打”)的新战法,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仓皇逃窜的共军,以抓住共军主力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其决战之目的。

为此,蒋介石在参谋总长陈诚的陪同下,亲自飞赴临沂视察督导,并召开了专门研究山东战事的军事作战会议。蒋介石对与会的山东战区三大兵团整编师(军)长以上高级将领们说:“胡宗南占领了共党老巢延安,你们占领了华东共军首府临沂,我们在两大战场上均取得了主动。从目前形势上看,山东的陈粟共军已呈攻势疲惫、供给紧张、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态,无力继续与我强大国军兵团相抗衡,因而全线撤退。现在战场形势变了,所以我们下一步的战法也要跟着变。以前'稳扎稳打’,是为了防止被共军各个击破;现在共军已全线溃退,被共军各个击破之虞已无,所以要立即改采'稳扎猛打’的新战法。切记,一定要猛打!以抓住共军,集中兵力围歼陈粟主力于鲁中山区,一举解决山东战事。”

这样一来,就大大弱化了进攻我山东解放区的各路敌人、特别是高层指挥决策人员,诸如陈诚、顾祝同、汤恩伯,直至张灵甫之流的戒备心理。这从陈诚依照蒋介石意图制定的“国民党统帅部的战略指导”中可见一斑。

国民党统帅部的战略指导:

1.陈粟“匪”主力现退集淄博地区,企图行机动持久战。

2.我以击破“匪”军之目的,应加强济南方面兵力,限1947年5月20日之前攻占莒县、沂水、南麻、博山、淄川、周村等要点,迫“匪”决战,包围而歼灭之。

3.第1兵团以五个师攻占莒县、沂源县、沂水,并以一部经坦埠分向沂水、南麻扫荡。

4.第3兵团即以主力攻占南麻县城。

5.第2兵团副司令官邱清泉指挥第5军及整84师、整75师攻占淄博。

6.整9师即调济南,并由该方面抽出有力之一个军攻占周村。

陈诚要求:各部马上调整进攻部署,以第一兵团整74师打前锋,全线要如期推进到莒县、沂水、悦庄、淄川、博山一线,以抓住共匪,为彻底围歼陈粟主力而积极行动。

顾祝同的性格原本是比较持重稳健,虑事谨慎,习惯于三思而后行的,所以一开始对陈诚的方案很抵触,认为临蒙公路以北情况不明,让整74师挺进是盲目冒险之举。因此建议先以小部队搜索、侦察坦埠一带的情况,明了后再进行大部队推进。陈诚则以“整74师战斗力强悍,遇情况可以固守待援引出共匪,从而造成有利形势”为词,坚持己见。

尽管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要尽快寻找共军主力决战,但顾祝同的想法实际上是尽量避免与共军决战,或尽量将决战时间往后推迟。想继续采取“稳扎稳打”的既定方针,逐步压迫、进逼共军各部。他欲依恃其强大的兵力优势,压逼共军撤向黄河以北或退到胶东狭窄地带,至少是等到共军遭其长期围困而疲惫了,或在共军脱离老巢和既有阵地慌乱逃窜之际再予穷追猛打。这样既可以拣到便宜,又可以保存实力,还可以邀功请赏。

但蒋介石却没有顾祝同这样的耐性。其实蒋介石不急不行啊!这时的蒋介石就似一头受伤失血的雄狮,迫不及待的想在血液失尽之前捕捉到猎物对手,与之决战一场,杀死并吞噬对手以补充自己的失血,恢复体力。而若长期捕捉不到猎物对手,这样耗下去,血液慢慢失尽他自然就会死亡。所以他不能不急!“这仗长期打下去我耗不起啊,毛泽东及其共匪是最善于打持久战的,是最善于发动群众的啊,时间拖长了共匪就把人心都笼络过去了,把老百姓都发动起来反对我,共匪就更会做大,我更难受啊!再说我的财力也耗不起啊。”所以蒋介石赞同陈诚的意见。

一向持重稳建的顾祝同,见蒋介石也赞同陈诚的意见,并提出要“稳扎猛打”,又见华东野战军主力的确是大踏步撤退了,据国防部提供的情报说已退集淄博地区。且有国防部侦察机提供的“蒙阴城以东坦埠一带没有共军主力活动迹象”的报告,也认定共军是因长期被困而疲惫不堪、不得已而仓皇逃跑了。因此一向惟蒋介石之命是从的顾祝同不敢怠慢,他判断解放军主力很可能要继续节节败退,国军主力应加快跟踪追剿。因此他按照“老头子”“稳扎猛打”的部署,马上命令各兵团所部迅速行动,跟踪追剿,要求各部务必于5月10日占领莱芜、蒙阴、河阳一线。即令:

第1兵团向坦埠、沂水推进。

第2兵团向博山、张店推进。

第3兵团则集结于颜庄、新泰、蒙阴一带,在第1、2兵团得手后发起进攻。

想以此来提前实现顾祝同精心策划的第二步作战计划。

临沂军事作战会议结束后,刚刚返回徐州的顾祝同,于5月10日正午12时颁布作战指导之电文如下:

陆总徐州司令部(顾祝同)颁布作战指导(辰蒸电):

1.“匪”主力退据莒县、沂水、坦埠、南麻、淄博地区。其一部流窜大店镇以东及平邑以南山区。

2.国军决跟踪追剿,进占莒县、悦庄、淄博一线。

3.第1兵团,应以主力于真日(指11日)开始追剿,以一部控制后方各要点扫荡残“匪”。

4.第3兵团,以主力于真日(指11日)扫荡当面残“匪”,进占蒙阴、颜庄、吐丝口,准备向悦庄及淄博进击,以一部协力徐兖绥靖区扫荡残“匪”。

5.第2兵团应速肃清作战地区内之残“匪”,使第3兵团作战容易,整75师即改隶第5军邱军长指挥。

这时其一线兵力就有8个整编师另加两个军近30万人,在三个王牌军——整74师、整11师和第5军的带领下,分头向我华东野战军所在的沂蒙山区攻击前进。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敌人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已经展开,华东野战军全体将士将如何应对,请您继续关注。[1]

作者简介

张文和,山东省蒙阴县人,中共党员,公务员,已退居二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