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貘」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参考文献
行 76: 行 7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於 2020年8月11日 (二) 10:31 的修訂

山貘,也稱毛貘、安第斯貘,是現存五種貘中最小的一種,主要棲息於海拔1400-4700米的山地森林中,主要以灌木、蕨類等植物為食。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地區。現存野生山貘數量估計少於2500隻。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奇蹄目

科: 貘科

屬: 貘屬

種: 山貘

(Roulin, 1829)

分布: 南美洲

體長:約1.8米

身高:肩高0.8-0.9米

體重:150-225公斤

生命:約27歲

食性:植食性

繁殖:每胎產1仔

習性:獨居,生性膽小

外形特徵

山貘體長約1.8米;肩高0.8-0.9米;重量150-225公斤。 山貘身體大部分長有棕色至黑色的長毛,唇部四周為白色。成年山貘臀部有兩塊無毛區域。 幼年貘身體帶有偽裝性質的條紋。

生活習性

從生態方面看,它還有更奇趣的特點:例如它的水性特別好。據說,貘是非常膽小、羞怯、和善的動物。它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存權利,從祖宗那裡就傳留下來一種潛水本領;可在水底步行很久,無須到水面換氣。每當遇到敵害追蹤,它除利用適於叢藪穿行的體形、拚命鑽進矮樹叢中把敵人甩落外,還可採用游泳和潛水的一技之長,迅速潛逃水中或河底,那些兇惡的追捕者——美洲虎、美洲獅等只落得向水嘆息。

貘還有愛好在泥潭裡打滾的習性。每次滾翻後,渾身都弄得泥漬斑斑。貘為什麼要塗上一層泥土呢?原來它是由於沒有長尾巴,不能防止和驅除蚊蠅的螫咬,才學會了這套借泥巴防叮咬的伎倆。

多以單獨生活為主,晝伏夜出。主要以灌木、蕨類、多汁植物莖、葉和瓜果等植物為食。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白天和黃昏活躍,生性膽小。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山貘的天敵有美洲獅、眼鏡熊和美洲豹。

種群現狀

人類不斷發展的經濟活動對其棲息地所造成的蠶食和破壞,對它們的命運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以前山貘分布的大部分地區打獵是物種減少的主要壓力,但今天,主要的威脅來自罌粟種植,戰爭和生境破碎化。此外,在哥倫比亞的武裝衝突(軍隊、游擊隊和準軍事部隊,作為其安全控制,威脅該地區實地生物學家和研究人員的存在。山貘一般單發性,繁殖率緩慢,家居範圍大,農業耕地對其棲息地侵占和分裂,生境破碎,森林和高寒地區轉換以放牧和農業用地。

哥倫比亞的主要威脅山貘是數量增長在安第斯地區。人們定居在該地區需要土地,耗材和服務,以及他們的活動導致棲息地的破壞。其他威脅包括水電大壩,高速公路穿越保護區,石油勘探和電網等的發展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潛在的重大威脅。

人類大量養殖牛並廣泛引入到最後剩下的山貘避難所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牛侵入山貘保護區發生的負面影響,與貘爭奪保護區內飼養的資源。除了競爭食物資源,有感染性疾病以及由牛攜帶的其它病原的傳輸的嚴重危險。

生態習性

山貘主要棲息於海拔1400~4700米的山地森林中,主要以灌木、蕨類等植物為食。白天和黃昏活躍,獨居,生性膽小。山貘的天敵有美洲獅、眼鏡熊和美洲豹。

生長繁殖

山貘3通常每隔一年繁殖一次,孕期大約392天,每胎產1仔,新生山貘重約5.4-6.2公斤,哺乳期3個月,到3歲性成熟。人工飼養的山貘壽命大約27歲。

地理分布

山貘分布於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北部的安第斯山脈地區。


山貘的英文介紹

The mountain tapir or woolly tapir (Tapirus pinchaque) is the second smallest of the five species of tapir, only the recently described Tapirus kabomani being smaller, and is the only one to live outside of tropical rainforests in the wild.It is most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tapirs by its thick woolly coat and white lips.The species name comes from the term "La Pinchaque", an imaginary beast said to inhabit the same regions as the mountain tapir.;cankao[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