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居庸关长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居庸关长城[1],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旅游局评定的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昌平县城以北20千米的峡谷中。

距北京市60千米,距八达岭长城20公里,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2013年2月居庸关景区泮宫牌坊处的两个汉白玉的柱头兽被盗走,2013年5月赵某等四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批准逮捕。

居庸关长城建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的中心还保存着一个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云台”。在元朝时,台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毁。三塔被毁后,在此台上又建一院“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间被火焚毁,只剩下这个基座——云台。云台的券门内,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姿态传神;还刻有梵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西夏文汉文六种文字组成的佛经。

关城呈圆周封闭形,长4142米,团状长城内既有供学习的泮宫和叠翠书院,也有商贾行走的买卖街;不仅有专供参拜的城隍庙,而且有特为迎驾的行宫。

现存的居庸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

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1992年昌平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

地理环境

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即已被列入“燕山八景”之一。1982年,居庸关又以其重要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价值,被划入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保护区,成为其中重要的景点。

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汉代关始设立的开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去公众的关注。历时4年、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已竣工,居庸关长城已于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大雄伟的关城和连绵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

关城:明代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云台:在关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建于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原是建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泰安寺,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雨侧到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到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

名字由来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参考来源

  1. 居庸关长城, zol论坛,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