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尼西乡位于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市西北部,国道214线与香维公路通过乡境内,乡驻地崩书塘,海拔3160米,距县城37千米。尼西乡是以藏族为主,历史悠久、立体气候明显、地域辽阔、资源比较丰富,是水与耕地资源缺乏的山区贫困乡。[1]
中文名称:尼西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
电话区号:0887
邮政区码:674406
地理位置:香格里拉市西北部
面 积:845平方公里
机 场:迪庆香格里拉机场
车牌代码:云R
概况
尼西乡区位优势独特,尼西乡南、西隔金沙江与德钦县相望,西北与四川省得荣县相连,是滇、川两省交汇处,是我县的北大门,“茶马古道”的要冲,是离县城最近乡(镇)之一。2006年底全乡总人口6473人,1209户,藏族占98.8%,全乡国土面积845平方公里,辖四个村委会(新阳、幸福、汤满、江东),47个村民小组,全乡人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
教育状况
尼西乡有33个教学点,其中有两所中心小学,该乡的九年义务教育完成情况良好,入学达98%以上。2006年尼西乡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基础建设
尼西乡加大了对交通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县发改委的支持下,投资81万元实施了幸福村奔东、吴西龙等九个村民小组的易地插花扶贫;争取50万元资金正在建设尼西村民小组的人畜引水工程;在州财政局的支持帮助下,争取20万元资金建山后公路,总长6公里;在扶贫办的关心支持下,实施幸福村木茸村民小组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3多万元。其中:汤满河二级电站完成2000多万元,巴拉格宗景区建设投资1600多万元,岗曲河电站投资完成300多万元,哈拉滑雪场投资完成7000多万元;其它基础设施投资53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加大,拉动了全乡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半年输出劳动力470人,创收950余万元,全乡基本实现了每村组通公路。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改善基层办公及活动场所条件。
历史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时在尼西流传的美丽故事和尼西克香石棺墓葬群发现,鉴证了尼西乡悠久的历史。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尼西情舞为主的藏族传统文化、汤堆黑陶和上桥头木制工艺品为主的藏族工艺品文化,是迪庆州文化的瑰宝。
特色产业
尼西乡依托香格里拉大市场、培育农畜产品、特色旅游工艺品两大市场,壮大特色农产品业(尼西鸡、反季蔬菜)、文化生态旅游业(巴拉格宗、民族工艺品、尼西情舞)、水电产业、个体民营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通过乡政府及农户的共同努力,“尼西鸡”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2万元,使“尼西鸡”养殖辐射到全乡四个村委会。重点养殖户达87户,提高了“尼西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投入33万元积极扶持黑土陶和木制品特色产业发展。尼西汤满反季蔬菜种植,成立了协会,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无公害反季蔬菜,使尼西乡的特色产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为调整该乡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沿革
尼西,元属大旦当,明嘉靖五年(1526年)后为木氏土司占领,清雍正二年,中甸归属云南省后设尼西境,民国为第四区,29年改属宜旺乡。1950年中甸解放后设尼西区。1958年底建立尼西人民公社。1962年改为区。1968年撤区建乡。
民族文化
尼西乡民间活动
地处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城西郊的尼西乡历史上素有茶马古道家园的美称,尼西是一个散发着多元文化重叠的故乡,从地下数以千计的石棺墓群到地面上流传甚广的尼西情舞、大锅庄、黑土陶、精美的木器制品及其绚丽的民族服饰都蕴藏着重要的文化参考价值,尼西的民族文化奇妙地保存了藏、普米、纳西民族的古老神韵,当今尼西人所跳的情舞传说就是格萨尔王手下的一名将领所创。据悉,尼西情舞的120多个分段若要全部表演完,需要48个小时。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流传了千年的尼西情舞,尼西乡抽出人力整理了120多首情舞的歌曲并制成光碟下发到各家各户手中,尼西中心校区学生的课间操也早已改为民族歌舞了。
民俗风情
尼西乡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文化、尼西情舞为主的藏族传统文化,以汤堆黑陶和上桥头木制工艺品为主的藏族工艺品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的民风民俗,以藏族的乡间风俗为主。
资源条件
尼西乡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种群,植被类型多。境内有汤满河、岗曲河2条金沙江支流。林地面积56615公顷,可利用荒山2721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区位,禀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视频
带大家走进云南尼西乡看看当地特色琵琶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