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尼科陨石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尼科陨石坑

阿波罗14号拍摄的图像
图片来自百科故事
纬度    5.25°S

经度    23.24°E

月面座标  日出时237°

命名来源  尼科二世

尼科陨石坑(Necho)月球背面赤道区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古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二世(公元前610年-前593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撞击熔化层在尼科陨石坑坑底形成的裂缝
图片来自百科故事

概述

该陨坑西北偏西毗邻维萨里环形山;东北靠近贝奇瓦日环形山;勒夫环形山位于它的东面;东南则坐落着佩列佩尔金环形山;尼科陨石坑的南面和西南分别横亘着丹戎环形山和朗格马克环形山。该陨坑的中心月面坐标为5°15′S 123°14′E / 5.25°S 123.24°E,直径36.9公里,深度为2.0公里。

尼科陨石坑已被侵蚀,其外观呈多边形状,东南侧带有一处小突角。陨坑边缘轮廓清晰,西侧拥有螺旋般重叠的双层内壁。内侧壁坡较为平整,其中西侧内壁带有阶地状结构且较其它各处更宽厚。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920米,内部容积约有610立方千米。碗状的坑底及内侧壁反照率较高,除东、北各一小块区域外,坑内地表崎岖不平。由于内侧壁宽度不均,使得坑底地面偏向东面。坑底西部分布着数道平行的弧形山脊;中心点以北坐落着一群中央峰和数座分散的山丘。陨坑形成时所熔化的岩浆,在凝固后形成纵横在坑底表面10-15公里宽的网状裂缝。

尼科陨石坑最独特的方面是环绕它的明亮射纹系统,这一高反照率的溅射层向外延伸至它自身直径数倍远的距离,其中:北面和东北侧散播更宽泛。除此之外,一些零星的射纹束和微弱的亮光层一直辐射至更遥远的地方。正是这一突出的射纹系统和其鲜亮的外观,该陨坑被确定为形成于哥白尼纪代。阿波罗14号飞船上的宇航员曾非正式地称它为光明者(the Bright One)。

尼科陨石坑坐落在一座直径约200公里,已高度退化的无名大陨坑内西南,该无名坑最初是在阿波罗16号任务中所发现并由法鲁克·埃尔巴兹(Farouk El-Baz)报告。尼科一名原本用于该无名坑,但最终该名字被用于更小的尼科陨石坑。 [1]

参考文献

  1. 尼科陨石坑,百科故事,20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