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尔朱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尔朱姓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尔朱姓

源于: 地名

尔朱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古代少数民族契胡部落酋帅,以地名为氏。尔朱氏起源于北魏时,其先祖为契胡部落酋长,世居尔朱川(今山西省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遂以居住地为姓,称为尔朱氏。[1]

姓氏源流

单一渊源:源于地名,出自匈奴族契胡部落居住地尔朱川,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契胡(羯胡)部族原是匈奴族的一个部落,属于在汉朝时期分化后的北匈奴的一支。史籍《魏书·石勒传》中描述:契胡(羯胡),"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今山西榆社),因号羯胡。"在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年代,契胡(羯胡)部降附于鲜卑族拓跋·珪,于东晋废帝司马奕咸安元年(公元371年)被北魏开国道武皇帝安置在北秀容(今山西朔州),秀容地区有条尔朱川(今山西朔县朱家川),该河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等地,孕育当时山西西部的一片肥沃之野,契胡(羯胡)部酋长即以尔朱川为之名作为姓氏,称尔朱氏。

史籍《魏书》、《隋书》中,都说尔朱氏为"契胡",而史学家陈寅恪、姚薇元则都认为"契胡"即"羯胡"。姚薇元并且认为,是北魏政权因为收受了尔朱容之子的贿赂,所以才讳"羯"为"契"。在其他史料中则多次称尔朱氏为羯,如史籍《北齐书》、《洛阳伽蓝记》等。著名近代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北朝胡姓考》的第八,羯族尔朱氏一栏中考证:魏书本多曲笔,伯起以高齐出自尔朱,且曾纳荣子赂金,故作此曲折之笔,讳言其为胡族耳。实则尔朱氏本为羯胡,所谓"契胡",乃"羯胡"之异译也。至于今天有学者说:"时至今日,山西﹑河北及陕西渭水北诸山间也多有此族……"云云,则是不负言责了。早至唐朝中叶,契胡(羯胡)部族的绝大多数就已经被完全汉化,极少部份则分为两:一部份融合入蒙古族,另一部份融合入吐蕃族(今藏族),中国历史上早已不再有契胡民族(羯胡)了。

北魏政权覆灭且分裂为东、西二魏前夕,羯胡族尔朱氏一族为避祸难,大多改尔朱氏复姓为单姓朱氏、尔氏、荣氏、胡氏、兆氏(肇氏、赵氏)、隆氏等等汉姓。该支尔朱氏族人的后裔到了唐朝中叶以后,皆逐渐融合于汉族的汪洋大海中。该支世系的朱氏、尔氏族人一直尊奉尔朱荣为得姓始祖

姓氏始祖

尔朱代勤、尔朱·荣。在鲜卑拓跋氏的早期历史上,尔朱氏即为拓跋氏部下的酋帅,随拓跋氏征伐。尔朱代勤曾数次跟随太武拓跋焘外出征伐,屡建功勋,获封为立义将军。尔朱代勤曾与部落之人在山中围猎,部民射虎,误射中他的大腿。尔朱部落当时仍属于奴隶制社会的习惯,奴隶竟然以箭中主,按常理必死无疑。尔朱代勤自拨箭镞,竟然没有推问射箭之人,他对左右说:"这是误射,我怎能忍心加罪于人啊。"其部落之人知道这一消息,都很感动,更加忠心于他。尔朱代勤心善人好,九十一岁善终。故尔朱氏后人奉尔朱代勤为尔朱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名人

尔朱荣

字天宝(493-530),魏国北秀容人,契胡族,北魏权臣,尔朱荣的先世一直居住于尔朱川这个地方,因此以居住地为姓氏。几代以来,尔朱氏一直是部落酋长。尔朱荣凭借镇压人民起义,获封为直阁将军、平北将军;瓜肆的刘阿如作乱,敕勒的北列步若作乱,都被尔朱荣讨平,以功封安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魏国鼎沸之时,他又破斛律洛阳于深井,驱逐费也头至河西,武功赫赫,升为北道都督。不久,魏王朝觉得这样能打仗的人不多,又封他为武卫将军,不久又加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进封博陵郡公,增邑五百户,迅速壮大了其军事力量。公元528年,他扶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并随后发动了河阴之变,从而完全掌控朝政。公元530年,孝庄帝用计诛杀了尔朱荣。

尔朱洞

唐末五代间道士。字通微。成都(今属四川省)人,一说"蜀人"。人称"尔朱先生"。少遇真人授还元抱一之道,炼大丹不死之方,因自号"归元子"。唐懿宗朝至蓬州,州有大小蓬山,世传周穆王时有人于此刻木为羊,跨而仙去。洞乃得绝壁石室,隐修于此。久之复舍去,卖药於蜀汉之间,其行飘然如乘太虚。时时饮酒吟诗,人莫测其高深。每住旅店则其身自榻而升,触栋而止。僖宗时隐炼于金鸡关下石室。昭宗大顺(890-891年)中,王建围成都,又以方术保护居民不受兵害,建入城,果约束军人不骚扰。民既得全济,又往客果州。曾大醉天封精舍,呕丹於井中,后人称饮此井水,暑病必愈。又能于冬夜大雪暴集时单衣卧道上朝元。与郡人张洪之为友。邻人醉酒毙命,洞以药灌之,既蹶然而起,洪之因此大惊, 请授以道洞说:"尔股上天鱼首倒,无益也。更一生乃可尔"。洪之股有痣若鱼形,验之果然。洞卖丹阳一粒,索价十二万钱,太守问价,又增十倍。太守因此发怒,以为惑众,令盛於篾笼沉入江中。至涪陵上流,有二渔人撒网,出之即洞,而貌如平常。于是三人俱服丹而而升天。《十国春秋》称此在天复末年(903-904年)。《五代史补》载称,遇异人与药一丸,洞欲服,异人说:"今若服,必死。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洞洞如其教,自是每一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纪。人皆以为狂,或聚而笑之,而洞之心愈坚。居无何,因游峡上,将渡江,有叟舣舟相待。洞异之而问,答称:"石氏。"又问:"此地何所?"答曰:"涪州。"于是豁然醒悟:"异人浮石之言,斯其应乎!"遂服其药,即轻举成仙。《仙鉴》云:"其后通微再见于世,有成都胡二郎、仙井道士遇焉。"

尔朱新兴

尔朱代勤之子,世袭酋长。到他这一辈财货更为丰盈,牛羊驼马无数,以山谷为计量,而不是论只论头来算。朝廷每有战事,尔朱新兴都出人出马,出钱出粮,孝文帝非常高兴,拜为右将军、光禄大夫。迁都洛阳后,特别准许他冬朝京师,夏归部落。每次入京朝会,王公贵族都以大量珍玩相送,尔朱新兴也报以名马回赠,人缘极好,又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民酋长,整个南北秀容都归尔朱氏统领。肃宗孝明帝时,尔朱新兴恳请把酋长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光荣退休,几年后寿终正寝,终年七十四岁。

尔朱智虎

(公元?-534年),契胡(羯胡)族,尔朱兆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大臣。前废帝封为安定王、骠骑大将军、肆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在韩陵之战中,他与尔朱兆被高欢击败,在逃走中被北魏献武王擒之于梁郡(今河南开封)岢岚南山,但赦之。后死于晋阳。

尔朱彦伯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尔朱荣之二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重臣

尔朱仲远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尔朱彦伯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将领。

尔朱世隆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字荣宗,尔朱荣之堂弟,尔朱仲远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重臣。

尔朱世承

(公元?-529年),尔朱世隆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重臣。

尔朱弼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字辅伯,尔朱世承之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重臣。

尔朱度律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尔朱荣堂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将领。

尔朱天光

(公元?-532年),契胡(羯胡)族,尔朱荣从堂弟;北秀容人(今山西朔县)。著名北魏后期将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