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腰骨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少花腰骨藤,学名lchnocarpus oliganthus Tsiang.,夹竹桃科腰骨藤属植物。分布于福建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和泰国 ,具有药用价值。
- 中文学名:少花腰骨藤
- 拉丁学名:lchnocarpus oliganthus Tsiang.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捩花目
- 科:夹竹桃科
- 属:腰骨藤属
- 种:少花腰骨藤
- 分布区域:福建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泰国
主要价值
树皮药用,有宽筋活血之效。[1]
【药 名】:少花腰骨藤
【别名】 红杜仲
【来 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少花腰骨藤的茎。
【功 效】:舒筋活血。
【主 治】:用于风湿痹痛、腰膝冷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挛、筋骨疼痛。
【性味归经】:辛、苦,温。肝经。
【别 名】:红杜仲(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考 证】: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长达10米;小枝、叶背、叶柄、总花梗、花萼片外面及蓇葖均被锈色绒毛,具乳汁。叶近革质,长椭圆形,长4-7.5厘米,宽1.5-3.2厘米;侧脉每边7-9条。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长1.5厘米,着花2-9朵;花梗上有众多小苞片,小苞片卵圆形,长2毫米,被绒毛;花萼内面腺体约20个;花冠红色,高脚碟状,长4毫米,直径6.5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花冠喉部及雄蕊背后的花冠筒壁上被长柔毛,花冠筒圆筒状,中部膨大,长3毫米,直径1.5毫米,花冠裂片长圆状镰刀形,长3毫米,基部宽1.2毫米,向右覆盖,无毛;雄蕊着生在花冠筒近基部,花药箭头状,长2毫米;花盘5浅裂,其顶端比子房短;子房被毛,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蓇葖双生,长圆形,长12-18厘米,直径5毫米;种子线形,顶端具黄色种毛,种毛长3厘米。花期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500米山地疏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和广西。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