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故事二十二(居仁堂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镇故事二十二》是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镇故事二十二
镇上造反派有个叫陈家禄,本是供销社的职工。当兵出身,高高大大,不到三十岁,颧骨略高,有些气质,当时在镇上风头正劲,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公社有个文书叫张正茂,这人中等个子,老师出身,当过姐姐的班主任。小学时,姐姐在学校学习好,人聪明,他常到我家去。这人说话细声细气,人长得也秀气,身高约五尺,不胖不瘦,说话先笑,文文静静,确有老师风范。后来他调到公社当文书。当社会环境遭遇到重大变化时,一些人就会把陈年隐藏在骨子里的东西暴发出来。这才是真面目。
“刘玉玺不得了哇。他说老天不压头,要在裁缝店盖座三层楼。一个外来人,狂妄自大,要整他。”张正茂气愤地对陈家禄讲。
“是的呀,我们这些人本本份份的,土生土长,还幺子也没得。他们来几年时间幺子都有了。来的时候跟讨米样的,现在呢,富得流油了。”陈家禄附和着。
“文革了,现在到处在打走资派,中央打,省里打,县里也在打,我们这里也要打,上面有大走资派,下面就有小走资派。这是个机会呢。”张正茂深思熟过了。
“对头。刘玉玺是搬运站的站长,正好是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了,就拿他开始。”陈家禄卷卷袖子,“说搞就搞。明天老子就带红卫兵去停他的职。这也算是裁缝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哟。”
一九六八年春天的一个上午,陈家禄带着人马来到搬运站,召集开大会。在会上陈家禄手舞足蹈地高声讲了一个多小时。从世界形势讲到中国形势,从中国形势讲到湖北形势,后来一直到裁缝店的革命大好形势。
“现在裁缝店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势与全国一样,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我们揪出了不少走资派,造了学校、公社甚至大队的走资派的反,挖出来了几个反党集团,取得了空前巨大的胜利。”
黑子叔王清河开的五金修理店里有一位工人,叫徐大洪,比我大五六岁吧,当时应是十七八岁的样子。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其父母都是地主分子,文革中,造反派揪斗他的父母,并把他的父母打得头破血流。徐大洪看到父母打成这样,心中自然气愤难平,可又无可奈何。大洪记下了参与打他父母的人的姓名,并以小说的形式,述说心中对文革的不满,以发泄对这些打他父母的人的仇恨。谁知,他写的不成熟的书稿,竟让人给揭发出来。造反派当即在他家里翻出这本书稿,徐大洪立即被造反派五花大绑押走了,以抵触文化大革命,抓了现行,定为反革命罪。判了几年刑。去时的热血青年,回来时,变成不敢大声说话,不敢随便笑的人了,整天就坐在那儿默默地干活,见人也只是笑笑。
“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多了,而搬运站作为公社的一个重要部门,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跟不上文革的大好形势,是可忍,孰不可忍。同志们,现在搬运站是谁在把持着,是地主分子把持着,是地主分子在指挥着贫下中农们,是地主分子骑在我们脖子上拉屎拉尿,你们愿意吗?今天公社革委会要掀开搬运站阻碍文化革命深入发展的盖子。”陈家禄一手扠腰,一手在空中挥舞着:“同志们,作为毛主席的坚定卫士,作为无产阶级的急先锋,我们要身在裁缝闹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要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现在,我代表裁缝公社革委会郑重宣布,撤销刘玉玺搬运站站长职务,停止工作,把马和车子交到搬运站,交由搬运站革命群众批判。”
“打倒刘玉玺!”有人带头呼口号了
“打倒地主分子刘玉玺!”
“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玉玺!”
“毛主席万岁!”
父亲表现得很冷静。经历了太多的运动,父亲对一切都能逆来顺爱,似神经也会变得麻木了。父亲的体会是,运动头上电闪雷鸣,运动中间巨浪阵阵,时间过后,自会风平浪静。不过风平后的人,内心深处却是收缩得更紧,如一只越冬虫子,外表虽修练一层硬硬的壳,其实内在的却更为嫩弱。
检讨、反省这些材料,早就熟翻得会背了。家里放的有,只用把抬头换一换就可以。父亲也没有四清时那样的忧虑,精神上不是显得那样的紧张。父亲最担心,也是最为严峻的是工作停了,全家吃什么?花什么?开门几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呀,一家人的生计是最头疼的事情,要把粮本的米买回来,这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下午,夕阳西下,残阳如血,天上是红的光,虽不均匀,可是却灿烂得一塌糊涂,而地面却被照得发黄,黄得如血吸虫病人在晚期时的颜色。
父亲慢慢走进搬运站。这里是如此的熟悉。熟悉得闭着眼睛可以走遍每个角落。他没有走进办公室,虽然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三屉旧桌,旧得发黑。边上的油漆早就被磨掉,与桌子中心大面积的颜色不同。可看着还是顺眼。桌子上的算盘,是父亲不时用着的,现在也闲在那儿,不为人重视了。
父亲缓缓走进马棚。外人感觉不好闻的马粪味扑面而来,熟悉而亲切的味道。与父亲朝夕相处的白马,看见父亲来了,抬起头来,尾巴摇摆几下,头左右一晃动,张开大嘴,长嘶一声。前蹄在地下猛地刨动几下,把马棚里的潮湿的地面刨出一道浅沟来,让人想起古代要出征的战马。
这匹白马是用四百元的价钱买来的,是父亲自己出钱买来的生产工具。为这匹马和市会管的人也曾发生争执。市管会人说父亲投机倒把,要父亲交税。而父亲说是搬运站自己用的不是倒卖的,争执了好长时间,最后不了了之。而到公社举报说父亲买马是投机倒把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大娃的父亲刘文明。老乡们对外是心很齐,如果风平浪静了,老乡们内斗也是十分激烈的。
这匹马浑身洁白,没有一根杂毛,唯有马尾巴毛的稍端才有些发黄,眼珠泛黄,眼睛却发红,这是匹好马。四尺多高的身材,走起路来,蹄下的铁掌发出铿铿的声音。
父亲十分喜爱这匹马,从没有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当作自己的伙伴。怕马棚里潮湿马沤蹄了,天天用干土垫好,把一夜的马粪尿等挖出去,推在门口,送到菜园子里是好肥料。
白马被父亲调教得十分理顺,并通人性。上坡时,父亲高扬起鞭梢,在空中轻轻挽一个花,一声清脆的声音,虽然鞭子并没有落到马身上,这马却如听听到冲锋号的士兵,立即抖擞精神,头抬起来,眼睛发亮,马鬃毛向上欲竖起,四蹄翻花,开始助跑,而到坡中间时,父亲再一声驾,这马就把头扎下去,四条腿绷紧,铁掌蹬得砰出火花。几次上坡时,失蹄,扑通一声,前腿跪在地上,这马没有丝毫的犹豫,飞快地站起来,前腿跪下时,碰破的皮,血流下来,而这马却是如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地全力上坡,鲜红的血一滴滴地顺着腿滑下,染红了雪白的毛,然后落在路上。下完坡后,父亲才能停下车来,在路上抓一把土按在伤口上,然后用力揉揉,心中虽心疼,但还得上路。
夏天,收车早时,父亲和我们一起会拉着马,到浅河边上,我们用盆子往马身上泼水,父亲就用铁刷子为马刷身上的毛。一直把马身上刷得干干净净。白马就老实地站水里,任凭我们泼水和刷它的身体。
洗完了,马用力的抖动身体,水珠就飞溅开来,弄得我们一身一脸的水。
有几次刚给马洗完澡。刚上岸,马就地一倒,打起滚来了。四蹄朝上,来回翻滚,头在地下揉着,几个来回,然后站起身来,抖抖身体,白马就就成灰马了。还得再下水洗一次。父亲对这马疼爱得很,如家里的一口人似的。
现在这马就这样静静的站在马棚里,当谁的马有病时,当一下替补。瘦了,这马瘦了,不是谁的东西谁不疼。
父亲走到马跟前,马把头埋在父亲怀里,打着响鼻,尾巴不断地摇摆着。
父亲用手轻轻理着马脖子上的鬃毛,几天不见,修剪得短短的整齐的鬃毛,也长了,竖不直了,用左手托起马头,轻轻地拍拍马脸,似乎看到马眼圈上是湿的。父亲理遍马的全身,扳起马蹄子看看,是不是沤蹄了。还好……
父亲慢慢转过身子,向外走。马打着响鼻,高声叫起来,嘶鸣声里似有不舍之意。父亲转过身来看看,马高抬着头,眼瞪着父亲,闪着光,蹄子刨地……
父亲长叹一声,转身向外走去。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