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街(朱法元)

《小街》中国当代作家朱法元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小街

小时候总有很多幻想。比如上山砍柴时,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幻想要是有一根钢丝绳,一头连着山冲里的村庄,一头悬于崇山峻岭之上,砍好的柴捆往钢丝绳上一挂,“唰”一声,就到了家,那该省多少挑柴扛木翻山越岭的苦累啊。又比如每到秋天生产队收获红薯时,我们总要跟着“倒薯”,就是挖取深土层里残留的红薯,以弥补家里口粮的不足。这活计相当花力气,且所得甚少。于是就幻想发明一架挖薯机,驾着它像磁铁一样一吸,地里残留的红薯轻而易举地吸了出来,岂不省了许多傻劲……诸如此类,不知有多少异想天开的念头在脑子里翻腾,伴我度过那饥馑的童年

而幻想最多的还是故乡要有一条小街。

我的故乡实在是太“山”了。巴掌大的一块平地,乡亲们便称之为“源”,水源、卢源、东源等等。我家位于水源,也有个街口,可那只不过是在较中心的地方,开有一间小店铺而已。印象中,店铺陈旧,坐北朝南,三面为砖砌,朝南一面是上木板的一溜铺门。铺门前面有条小道,通往其他乡镇的道路在这里会合,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交通枢纽。小道南侧是一条小溪,清冽的水流,跳动的鱼虾,长年欢快着。那个店铺以前是一家地主开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了供销社,南北杂货皆纳其中,一个“经理”两名售货员,便把一“街”“统治”。

经年累月,山乡的人们依靠这么个“街口”生活着,无非柴米油盐、刀锄布衫,所需不多,倒也过得安宁。风调雨顺的年头,县供销社还会在秋收之后组织一次物资交流大会,大约相当于“大处地方”(山里人常用语)的赶集。那两三天里,“街口”才真的名副其实,供销社借用旁边村民的住房当铺面,还搭起许多棚子,取了门板架成临时柜台。人们纷纷把家里的山货带来,卖了钱后,携妻带子逛一回“街”,再买些糖酒肉布,其乐融融。也有专来玩耍的,多是青年男女、顽童小孩,满街上下走来窜去,扎堆嬉戏,把个气氛搅得热热闹闹的。等到“大会”一过,山民的物、钱被掏得差不多了,街口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我便是依照这“物资交流大会”的景象,来“规划”我幻想中的小街的。但是,那时的我认为,这只能是幻想而已。

尽管山乡偏僻落后,可人们思想中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儒家理学观念却扎得既深且牢,对诗书礼义顶礼膜拜,对买卖经商却不屑一顾,以至于轻易不将“买”字说出口。比如买酒叫打酒,买肉叫剁肉,买布叫扯布,即使如买盐、买烟之类无特定词语取代的,也要叫称盐、拿烟,常常父母差子女时,都是喊:“崽姑哩,去铺里帮我称一斤盐,拿两包烟来。”就是不说“买”字!试想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山乡的买卖怎能兴隆,街口怎会不寂寥呢?

时隔多年,当我再次回乡省亲时,猛然发现我的幻想成真了。过去的老“街口铺”旁边,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一条货真价实的小街。小街的一头由村庄演变而成,另一头则延伸到了田野上,足有一里长。街中间是一条水泥大道,连接进出山乡的马路。两边是挤挤挨挨的小商店,有二三十家之多,什么服装店、鞋帽店、杂货店、水果店等等,一应俱全,还有三两家餐饮店、美容美发店“雄踞”其间。那些店铺大都是二三层的小楼房,一层卖货做生意,楼上存货、住人。街上流动人口虽不多,但聚集了这么多住户,也是人来人往,颇有些人气。一到晚上,家家灯火通明,把个小街映得通亮。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镇。

那天,我去看望一位少年时代的好友。好友本住在山岭上,因两个孩子在外打工赚了钱,乡里建设小街时,他举家迁下了山。我去的时候,他正与一伙雀友在摸麻将,见到我,只是稍停片刻为我让了个座,吩咐爱人为我倒杯茶,手中的“活计”基本没有停。在与众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言谈间,我逐渐了解了一点如今山乡的状况。现在到处都在发展,山乡也不例外,不是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这小街是断难形成的。但从另一面看,山里人走南闯北的,既学会了经营之道,却也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这打牌赌钱,在小街已是“全民皆兵”,人不分男女老幼,时不论春夏秋冬,误了工作误了农时误了学业全然不顾。朋友开的是间杂货店,常从南昌武汉等地进货。一般说来,总是怕进到假货吧?可他却常专拣假货进。像洗发水沐浴露之类,“真的太贵,顾客害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反而没人敢买;便宜的哪怕是假的也没关系,反而畅销。”是非黑白全颠倒了,真是匪夷所思。我还听说小街上有人调白糖当蜂蜜卖,有人靠搞迷信活动、为地下六合彩做庄写单而发家致富的,何止三教九流,真是良莠难分。

我不禁苦笑:所有这些,都是我少年幻想中所始料不及的啊!

老友留我吃了晚饭,一家大小甚是热情。我还是感到了他们心灵深处的那份纯净和朴实。只是搓麻已成风气,他们都不知不觉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了。我于是又想到了那间老供销社,那时卖南货的极讲究足秤,老人说掐秤(即短斤少两)是会掐子孙的;卖中药的不仅不能掺假,还在药包上加一张红纸,送病人一个吉利。当时的风气是多么纯净。

带着微微醉意,我走出了小街。这是一个阴冷的冬夜,天上不见星月,四周的山峦被夜色笼罩着,似乎已进入了安谧的梦乡。回望小街,却已灯火阑珊,白天的喧嚣已然退去,小街又融入了平静。望着那蜿蜒的轮廓,我百感交集:小街是我儿时的梦,是我远行后的牵挂。她打破了山乡的沉寂,铸造了山乡的希望。我多么希望小街能够除却糟粕,洗净污垢,在优美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啊! [1]

作者简介

朱法元,1955年出生,本科,出版专业编审,现任上市公司中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600373)董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