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膜盖蕨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膜盖蕨属

小膜盖蕨属约13种,以我国西南山地为分布中心,向西到缅甸北部和印度北部,向东达我国台湾,马来群岛仅产2-3种。我国现有9种,主产云南、四川及西藏,其中1种分布至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及台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小膜盖蕨属

拼音名; xiaomogaijueshu

门; 蕨类植物门

界; 植物界

科; 骨碎补科

拉丁学名; Araiostegia

纲; 薄囊蕨纲

目录

1形态特征

2检索表

3下级分类

形态特征

中型,附生于树干上或岩石上。

根状茎长而横走,横断面有环状的网状中柱,不具生单宁的细胞,密被鳞片而无毛;鳞片大而质薄,全缘,红棕色,以腹部盾状着生。

叶远生,有时为近生或疏生;叶柄长,通常呈紫色或淡紫色,基部以不甚明显的关节着生于根状茎,多少被鳞片或光滑;叶片阔卵形或狭卵形,大小不一,幼时全部无毛,多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全缘,有1条小脉;叶轴和羽轴上面隆起,至少上部两侧边有狭翅。

叶草质,无毛。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裂片上,位于上侧短小脉的顶端;囊群盖小,膜质,半圆形或圆肾形,基部着生,罕为圆形或近杯形并以基部和两侧边下部着生的;孢子囊柄由3纵行细胞组成,环带有12-14个增厚细胞。孢子椭圆形,大多数种不具周壁,外壁具顶部较平的疣状纹饰,少数为不规则的网状或穴状纹饰。染色体x=10,

检索表

1根状茎上的鳞片为阔卵圆形,圆钝头。

1根状茎上的鳞片为阔披针形,渐尖头。

2鳞片疏少而紧贴在根状茎上,多少褶皱

2鳞片密而松,复于根状茎上,呈复瓦状,不褶皱。

3叶片为长卵形,基部一对羽片几与上方一对同形,基部下侧的一回小羽片井不特别发达,末回裂片宽而短。

3叶片为三角卵形,基部一对羽片特大,三角形,基部下侧的一回小羽片特别发达,末回裂片为狭长线形。

4叶为草质,干后为棕褐色,叶轴也为棕褐色。

4叶为坚草质,干后为绿色,叶轴为禾秆色或淡缘色。

5小形植物,叶长15厘米左右。

5大形植物,叶长50厘米左右。

6叶为五角状卵形,基部一对羽片特大,基部下侧的一回小羽片特别发达,各回羽轴分叉点下面有一个圆形大鳞片,囊群盖为半月形,仅以阔基部着生叶面。

6叶为长卵形,基部一对羽片与上方一对同形而稍大,各回羽轴分叉点下面无鳞片,囊群盖为杯形,基部和两侧边的下部着生叶面。

7叶干后为暗棕色,羽轴上面有短毛,末回裂片宽,有几个孢子囊群着生。

7叶干后为淡黄绿色,遍体无毛,末回裂片狭,仅有一个孢子囊群着生。

8植物体矮小,高20厘米左右,末间裂片为狭长线形;羽片以关节与叶轴连接,脱落后则叶柄及叶轴宿存井变黑色。

8植物体远较高大,末回裂片短而较宽或为狭长线形;羽片及叶轴不如上述情况。

9仅叶轴与羽片着生点下面有鳞片,基部羽片长约10厘米左右,产台湾。

9叶轴和叶轴以下各回羽轴分叉点下面有有甚多鳞片,基部羽片远较长。

10叶为四回羽状深裂,羽片为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彼此分离,基部一对小羽片对生,末回裂片为短披针形,孢子囊群外侧边有一条长线形的角状突起。(1)

10叶为五回羽状深裂,羽片为阔卵状长圆形,彼此密接,基部一对小羽片下先出,末回裂片为狭线形,孢子囊群上侧两边各有一条长骊形的角状突起。(10)

下级分类

假美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beddomei (Hope) Ching

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delavayi (Bedd. ex Clarke et Bak.) Ching

细裂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faberiana (C. Chr.) Ching

宿枝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hookeri (Moore ex Bedd.) Ching

绿叶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imbricata Ching

毛叶小膜盖蕨2 Araiostegia multidentata2 Copel.

台湾小膜盖蕨2 Araiostegia parvipinnula2 Copel.

鳞轴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perdurans (Christ) Cop.

长片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pseudocystopteris (Kunze) Cop

美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pulchra (Don) Cop.

云南小膜盖蕨 Araiostegia yunnanensis (Christ) Cop.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