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梾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梾木 |
小梾木 |
小梾木(学名:Swida paucinervis(Hance) Sojak)别名,乌金草、酸皮条、火烫药,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灌木。高可达4米,树皮灰黑色,幼枝对生,绿色或带紫红色,老枝褐色,叶对生,纸质,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总花梗圆柱形,花小,白色至淡黄白色,花盘淡绿色,花丝淡白色,花柱棍棒形,淡黄白色,近于无毛,核果圆球形,成熟时黑色;近球形,骨质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叶作药用,治烫伤及火烧伤。木材坚硬可傲工具柄,果实含油可榨取供工业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小梾木
学名; Swida paucinervis(Hance) Sojak
别称; 乌金草、酸皮条、火烫药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伞形目
科; 山茱萸科
属; 梾木属
种; 小梾木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栽培技术
5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3米,稀达4米;树皮灰黑色,光滑;幼枝对生,绿色或带紫红色,略具4棱,被灰色短柔毛,老枝褐色,无毛。
冬芽顶生及腋生,圆锥形至狭长形,长2.5-8毫米,被疏生短柔毛。
叶对生,纸质,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稀长圆卵形,长4-9厘米,稀达、10厘米,宽1-2.3(-3.8)厘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散生平贴短柔毛,下面淡绿色,被较少灰白色的平贴短柔毛或近于无毛,中脉在上面稍凹陷,下面凸出,被平贴短柔毛,侧脉通常3对,稀2或4对,平行斜伸或在近边缘处弓形内弯,在上面明显,下面稍凸起;叶柄长5-15毫米,黄绿色,被贴生灰色短柔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
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宽3.5-8厘米;总花梗圆柱形,长1.5-4厘米,略有稜角,密被贴生灰白色短柔毛;花小,白色至淡黄白色,直径9-10毫米;花萼裂片4,披针状三角形至尖三角形,长1毫米,长于花盘,淡绿色,外侧被紧贴的短柔毛;花瓣4,狭卵形至披针形,长6毫米,宽1.8毫米,先端急尖,质地稍厚,上面无毛,下面有贴生短柔毛:雄蕊4,长5毫米,花丝淡白色,长4毫米,无毛,花药长圆卵形,2室,淡黄白色,长2.4毫米,丁字形着生;花盘垫状,略有浅裂,厚约0.2毫米;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2毫米,直径1.6毫米,密被灰白色平贴短柔毛,花柱棍棒形,长3.5毫米,淡黄白色,近于无毛,柱头小,截形,略有3(-4)个小突起;花梗细.圆柱形,长2-9毫米,被灰色及少数褐色贴生短柔毛。
核果圆球形,直径5毫米,成熟时黑色;核近于球形,骨质,直径约4毫米,有6条不明显的肋纹。
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习性
生于50~2500米河岸或溪边灌术丛中。耐瘠薄、常在河岸边块石生境中与卡开芦(Phragmites kanka)形成成复合群落。
地理分布
产陕西和甘肃南部以及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湖北西部。
栽培技术
常采用扦插握条和种种子繁殖。
播种:10月份种子陆续成熟,应及时采摘,沙蜮或阴干保存。一般采用春季室外播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30天左右可生小茁。
压条:将植株下部枝条用沙掩埋,保持湿润,25天左右。可从枝节处生根。可采用环割处理促进生根。
扦插: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把枝条剪成20厘米左右长殴,插入苗床约5厘米,可密插。经常保持土壤湿润,20~30天可生根。
主要价值
固沙固土
根系发选,枝条于地泥沙接触后可从枝节处生根,固土力强,是巩固河崖的保土植物。
园林观赏
小梾木枝繁叶琏,叶片翠绿,白色小花呈伞房状聚生枝顾,有独特的观赏韵味。其根系发达,枝条具超强的生根能力,可片植于溪边、河岸带固土。可丛植于草坪、建筑物前和常绿树间作花灌术,亦可自然武栽植作绿篱。
医药价值
来源:山茱萸科小梾木Cornus paucinervis Hance,以全株入药。
性味:微酸、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痛。主治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烫火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干叶研粉撒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