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周建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時候》是中國當代作家周建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小時候
小時候,奶奶家經常餵豬。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餵過一頭二百多斤的海棠大母豬,餵了有三四年,每年海棠豬都會生一兩窩小豬,每窩七八頭,最多的時候有十二三頭。這些小豬非常可愛,在爺爺奶奶和我的精心照料下,在老母豬的百般呵護下,個個長得黑油溜光,人見人愛。一般不到滿月大部分就賣出去了,一頭小母豬有時候能賣到10塊錢,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自家一般留一兩頭小母豬,為的是搞好「傳宗接代」。一般都是開春買小豬,餵到年前能長到130斤以上,就可以按征購賣給公家了。那時候,縣裡有專門的收購站,家家戶戶都用排子車拉着生豬去賣,一手過磅,一手收錢,非常方便。一頭豬能賣到百十元錢,基本夠農家給孩子買新衣和置辦年貨了!
我家的後院兒就有一個大豬圈,大約三四米見方,一米五到一米八深,在豬圈北頭兒搭着簡易草頂,用於給豬遮風擋雨;豬圈南頭兒建着蹲坑茅廁。小時候放學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去割豬草。背着挎簍,拿着鐮刀,啃上半個煮紅薯(或窩頭),就到村子附近的地里去割草。田間地頭,壟溝地堰,凡是長草的地方,都是我們兒時的樂園。有時候是幾個小夥伴一塊兒去,一邊玩鬧,一邊割草,啥時候挎簍滿了就可以回家了。回家了先向奶奶報功,等到受到表揚再把豬草倒到豬圈里,看着大豬小豬們歡快地吃着,雖然有點累,但心裡是高興的,甚至有一點點的驕傲。冬天的時候沒有了豬草,就背着挎簍扛着耙子去地里摟乾草,回來除了餵豬,大多都墊在豬圈裡,蓋在豬屎豬尿多的地方,沒過多長時間就漚成了糞。
豬圈裡的糞攢多了就要出圈,也就是把豬圈裡的糞弄出來。由於時間跨度較長(一般三四個月),每次出圈先要用抓鈎挨個刨一遍,鬆軟以後,用糞叉一叉一叉地往外出。小的時候看着大人干,長到十四五歲自己也學着干。那時候我跳到豬圈裡還露不出頭,裡面雖然很髒、很臭,由於穿着高腰雨靴,小心點也弄不到身上。我就一叉一叉地往外翻,等到出完了,再往裡面墊上一層乾草、玉米秸稈,看着乾淨整潔的豬圈,聽着爺爺奶奶的表揚,心裡美滋滋的,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出完糞,還要拉到外面自家糞堆上,再漚上一段時間,才往田地里上。那時,化肥還不時興,家家戶戶都是攢肥漚糞,每戶都在街道寬敞處堆一個糞堆,有正方形的,有長方形的,上面是平的,蒙上一層土。主要就是把豬圈裡的糞拉到這裡進一步加工漚制,小時候我們還經常去馬路上拾糞,背回來也倒在糞堆里,有人甚至將自家干茅廁里的屎尿也倒在糞堆上,弄的蒼蠅亂飛,臭味撲鼻。即使這樣,小夥伴們放學回來還是在糞堆上跑着玩,從這個糞堆跳到那個糞堆,偶爾還有鞋子陷進糞堆的,惹得大家一陣鬨笑。
餵豬,是童年快樂的回憶,是永遠難忘的記憶,更是我對家鄉不盡的思念和情意!
作者簡介
周建平,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