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尉氏令鄭季宣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尉氏令鄭季宣碑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尉氏令鄭季宣碑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尉氏令鄭季宣碑

年份:東漢

類型:銘刻

規格:縱:133.5厘米,橫:92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尉氏令鄭季宣碑,縱:133.5厘米,橫:92厘米。朱翼盦及家屬捐贈。   此為乾隆五十一年升碑後初拓本,二張,碑陽「駕賊」以後二十餘字尚存。黃易鑑藏,鈐「小松所得金石」「漢畫室」印。   碑立於漢中平三年(186年)。碑文記鄭季宣德政及卒葬年月。方朔評其書「結構淳古,風神飄逸,隸中佳品」。碑現藏山東濟寧博物館漢碑室。   漢鄭季宣碑碑陽殘泐且距牆很近,只能摩挲而無法傳拓,早期拓本大多只有碑陰。翁方綱繪圖考字甚詳,他與張力臣見碑下部為土所封,深以為憾。黃易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為衛河通判時,翁方綱促其升碑「全拓其正面」。黃易即與劉永銓、王所禮等將碑移動,去掉下埋之土,遂碑陽得71字,又4半字,碑陰得157字。翁方綱《兩漢金石記》記載:「小松寄來所拓碑與陰皆用極寬長之紙,四邊留空中間石本,凡高四尺六寸,橫寬三寸。而正面穿上之額竟不可見,蓋穿以上皆全泐無復石膚矣。」該碑石質極鬆,幸出土無損,黃易又「作二石柱夾之,嵌置堅牢」,「並鐫跋碑側以志之」,用心可謂良苦。升碑已頗費周章,椎拓則更為艱難,小松致潭溪札云:「石質最鬆,施椎即落,拓時本欲去其下座升高,驗下半有字否。因石質一動即損,不敢虔張也。」故而,即使是升碑初拓本,也並非皆能顯現升碑全貌,年深日久則更是如此。又碑下座兩石夾嵌外低內高,所以拓本正碑短而碑陰長。   黃易《小蓬萊閣金石目》著錄。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