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將軍山 (河南省新縣將軍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將軍山,位於全國著名的將軍縣—河南新縣。該山是當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和蘇區群眾堅持革命的落腳地和主戰場,因位於新縣縣城西側原來也叫西大山。 將軍山山主峰海拔702米,山勢險峻,危石兀立。山勢陡峭,奇石林立,生態良好,有20多處自然景觀。

氣候特徵

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

歷史沿革

在共和國成立之初,第一次授銜開國將帥的一九五五年,作為革命老區的大別山地區,站在授勳台上的將帥有二百多人,而其中新縣籍的開國將軍有四十三人。據統計,在戰爭中犧牲的大別山區烈士有一百多萬人。 新縣原名經扶縣,一九三二年以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之字為縣名。一九四七年劉伯承、鄧小平率軍南下千里躍進大別山,八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曰解放縣城。同年十二月,由劉伯承提議、鄧小平簽發布告,改經扶縣為新縣,並任命原野戰軍民運部長稂明德為該縣的第一任縣委書記。

新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首府。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武裝斗的重要發祥地。這裡走出了三百九十四位共和國將帥。新縣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動用「列寧」 號戰機進行對敵空戰的實施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航空局成立於此。她的成立,讓中國空軍建制史向前推了二十年。在新縣,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紅軍主力部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共和國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在新縣,這麼一個彈丸之地,革命戰爭時期,全縣只有十萬餘人,而陣亡將竟然就有五萬五千多人。在這裡,真得可以說得是家家鬧革命,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有豐碑。

在新縣籍四十三位將帥中,有威震敵膽的上將許世友,名揚大別山的中將鄭維山范朝利,還有現在依然健在的上將,國家軍政領導人李德生陳波。省部級以上高級幹部五十多人。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八大軍區司令員中就有三位是新縣人,同時還有六位新縣籍的省委書記。

當年在新縣浴血奮戰的有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徐海東、李先念等,還有血灑新縣的二十八軍軍長吳煥先及高敬享、劉名榜等人。有無數的無名英雄長眠在這塊土地上。 新縣,雖然只是一個僅有一千六百一十二平方公里,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小縣,但他是英雄輩出,享謄全國的將軍縣,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根據地,中國革命的搖籃。

今天,當我們站在新縣的西山烈士陵園,這長長的英雄牆前,撫摸花崗岩上烈士的名字,看您陌生又熟悉的容顏,這排排翠柏如烈士的颯颯英姿,叢叢杜鵑是烈士血色青春。登上高聳雲天的將軍山,是烈士化身棵棵蒼松守衛這方熱血故土。海撥七百米,方圓一平方公里的高山,早已是我們這些烈士後代心中的英雄山、將軍山。烈士們當年跋涉的茅草荒徑,現在已鋪上平整規則的萬階麻條石,我們踏着烈士的足跡前行,牢記烈士的豐功偉績。腑看山下繁華的城區,四通八達,商鋪林立,城區人口十五萬,每年接待前來觀光遊客逾萬人次,當初指點江山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蘇維埃首府舊地,已是今天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1]

景區介紹

這裡是大別山最美的地方。 山下入口處有一大幅廣告牌,上面已將此山稱為將軍山,要「沿途打造將軍嶺、將軍頂、將軍澗、將軍谷、將軍峽、將軍峰、將軍村、將軍湖等景點。實施十大核心項目:打造一個館——將軍文化演藝中心,演繹一台戲——英雄大別山、中華將軍情,建造一座塔——中華將軍塔,打造一條街——中華將軍街,開創一條道——中華將軍道,建造一座閣——中華將軍閣,鑄造一尊鼎——虎符將軍鼎,打造一個園——中華將軍園,創辦一所學校——青少年軍官學校,開設一個課堂——百將講堂,建設將軍文化體悟區、戶外探險活動區、紅旗不倒感悟區、國際將軍度假區,目標是建成觀光、休閒、度假、康體、遊樂、教育、探險於一體的五A級景區,全力打造中華將軍第一山。」

隨處一個地點駐足,放眼山下,連綿的群山和新縣縣城盡收眼底。如果是當地人,那會更加親切。日日走過的熟悉的街道,自己居住的樓群,自己熟悉的城中小山、河流、大橋等等一一收入眼中。白色的樓群,紅色或藍色的屋頂,讓人驚嘆生活是如此美好,生活在這裡是多麼幸福!流經城區中央的小潢河,在山腳下你看不到她;爬到半山腰,她似乎成了一條明顯的線條;而到了更高的地方觀察,她就如一條狹長而開闊的明鏡,使縣城的風景畫平添了一道迷人的風景,就像畫家在這幅畫上抹畫出的最靈動的一抹色彩,讓人覺得不可或缺。

山上的石頭或如人物,或如動物,形態逼真,栩栩如生,一石一故事,一景一傳說。此言不虛!山險,石奇,洞怪,這可謂將軍山的顯著特點。看着眼前已經鋪好的或險峻或平坦的山路,想象修山工肩抬鑿好的條石,一手拄着木杖,兩個人一步一步抬上山,再把它鋪在山路之上的艱辛,誰能不頓生敬意?[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