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富冈制丝厂

富冈制丝厂照片来自

富冈制丝厂位于东京西北方群马县分为四个厂区,各自展示丝绸制造的每一个阶段。造访制丝厂,认识这个在日本19 世纪时亟欲成为工业大国时,促使日本急速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推手。 2014 年 6 月,富冈制丝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富冈制丝厂 涵盖卷线厂、蚕茧仓库和员工宿舍,整个厂区占地约 53,000 平方公尺。这个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工厂,是明治复兴时期第一批兴建的大型工业设施,当时日本正开放对全球贸易,大力拥抱西方的制度与工业。 当时丝绸在法国备受钟爱,所以制丝厂就雇用了法国人保罗・布鲁纳特来监督生产。

由于法国蚕受流行病传染,大部分制丝产业遭逢巨大的打击,日本刚好趁机打入法国市场。这次法国与日本间的合作,为日、法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年轻女孩成群结队来到制丝厂,享受良好的福利,每天工时八小时,还有礼拜天的休假。她们的就业福利包括厂内住宿、医疗服务,还可到夜校上课,学习读写、珠算和缝纫。许多工厂女性员工带著新学会的技术回到家乡,在家乡的丝绸产业中担任监督指导的角色。[1]


目录

交通资讯

  • 从东京车站出发,搭乘上越新干线到高崎站,然后转乘上信线前往西富冈车站。
  • 从车站步行 10 分钟,就会抵达制丝厂,全程大约费时 2 小时 20 分。


日本现代化之起源“富冈制丝厂”

2014年6月,群馬縣的「富岡製絲廠和絲綢產業遺產群」獲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富岡製絲廠」是為了大量生產高質素的生絲和將它們出口而建設的工廠,亦是日本與法國的交易起點之歷史性工廠。
  • 改变世界的日本技术革新* 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
  • “富冈制线和丝绸工业遗产集团”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现代时代,该技术实现了长期以来一直受限制的原纱的批量生产以及世界与日本之间的“技术交流”。
  • 日本开发的原纱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将曾经是特权阶级的丝绸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丰富了其生活和文化。[2]


 
富冈制糸场と绢产业遗产群照片来自


于1872年已投入运作的富冈制丝厂,是日本首间公营模范工厂,其成立目的是为了将日本变成与世界各个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富裕国。在面积达53,738平方米的广阔场地上,排列著缫丝厂、蚕茧仓库及居住房屋等的建筑物。明治政府引进了西式的制丝机器,大量生产当时出口数量最多的产品生丝,借此赚取外汇,发展产业现代化。

当时获日本邀请成为设立工厂的领袖的,便是法国人保罗‧伯内特(Paul Brunat)。侯布匈先生说道:“当时法国盛产丝绸,制造生丝的技术亦相当优良,因此选了法国人出任领袖。此外,当时欧洲蚕病蔓延,养蚕业濒临灭绝,法国需要日本的高质素生丝。当时日本和法国可称得上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富冈制丝厂亦是作为日法交流标志的珍贵遗产。”[3]

将蚕茧缫成生丝的缫丝厂,是长达140米的巨大建筑物,创立时设置了300部法式缫丝机。为确保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场内采用了不需支持横梁的柱的“桁架结构”,这是当时日本没有的建筑方法。现时保存了于60年代设置的自动缫丝机。

富冈制丝厂带来的贡献并非只限于产业的发展。当时制丝厂亦考虑到由日本各地前来的年轻女工的福利。她们1日工作约8小时,星期日休息,场地内亦有宿舍及诊所。女工可在夜校内缝纫、阅读和写字,亦可学习用算盘。这些女工日后成为了她们自己家乡的制丝指导员。所以,富冈制丝厂与当时女工的劳动条件及地位之改善不无关系。

于1872年开始投入生产的富冈制丝厂运作了115年,直到1987年停产。在此期间,它作为制丝工厂一直发挥著功能。停产后得到企业及当地人民的支持,得以保留犹如昔日的良好状态。在传递日本现代化以及经济与产业的发展历史上,富冈制丝厂作为有珍贵价值的产业遗产,获得极高的评价。

将蚕茧缫成生丝的缫丝厂,是长达140米的巨大建筑物,创立时设置了300部法式缫丝机。为确保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场内采用了不需支持横梁的柱的“桁架结构”,这是当时日本没有的建筑方法。现时保存了于60年代设置的自动缫丝机。



融合了日法智慧的建筑物

  • 建筑物采用了以木材为骨架,其内部砌筑砖头的“木材骨架砖瓦结构”而建成。由于当时日本还未有砖瓦,因此砖瓦是由瓦工在窑炉炼制出来的。
  • 砖头看起来长短交接的“法国式砌法”,除了有持久力外,亦相当美观。时至今日仍有状态如此良好的木材骨架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保留著的,在日本便只有富冈制丝厂了。
  • 日本与法国的技术之结合,建造了非常坚固,兼且既广阔又好用的建筑物。虽然制丝厂的经营者转了好几次,但即使如此建筑物的使用目的仍得以延续的工厂非常罕有,相信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能找到。


选择建立在富冈的理由

负责富冈制丝厂的建立计划的政府官员中的一人,尾高惇忠和保罗・卜鲁纳等人在武藏、上野、信浓地区进行了调查,根据以下理由决定选择上野的富冈作为建设地。

  • 1.富冈附近盛行养蚕,可以确保作为生丝原料的优质蚕茧
  • 2.可以提供工厂建设所需的宽广的土地。
  • 3.可以使用既有的用水来确保制丝时所需的用水。
  • 4.作为蒸汽机燃料的石炭可以在附近的高崎、吉井采取。
  • 5.对于由外国人指导进行工厂建设,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同意。

富冈制丝厂的变迁

富冈制丝厂是国家建立的大规模机械制丝工厂。在长约140m的缫丝车间里有大约300台的缫丝机,是当时世界最大规模的制丝工厂。富冈制丝厂的建设是以法国人指导者保罗・卜鲁纳的计划书为基础,于1871年开工,于第二年的1872年7月完成了主要建筑物的建造,10月4日开始缫丝作业。在从蚕茧取生丝的缫丝车间里,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讲习女工们勤勤恳恳地工作,开始了正式的机械缫丝工作。

明治9年之后外国人指导者离去,全部由日本人单独进行缫丝作业。官营时期的经营显然不可能一直保持盈利,但是将高品质放于重点的生丝在海外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实现了最初的机械制丝普及和技术者养成的目的之后,根据政府出售官营工厂的主旨,1893年被出售给了三井家。之后,1902年转让给原合名公司,使用御法川式多条缫丝机实现了高品质生丝的大量生产以及蚕种的统一等受到了极大的关注。1938年以股份公司富冈制丝所为名独立,1939年被日本最大的制丝公司片仓制丝纺织股份公司(现片仓工业股份公司)合并。[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入了自动缫丝机作为制丝工厂长期活跃于世,但是随著日本制丝业的衰退,于1987年3月停止了缫丝作业。缫丝作业停止后仍由片仓股份公司妥善保管大部分的建筑物。2005年9月所有建筑物都被捐赠给富冈市,之后由富冈市进行保存管理。2005年7月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古迹,2006年7月主要建筑物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2014年6月被记入“世界遗产一览表”。此外,同年12月,缫丝工厂、西侧蚕茧仓库、东侧蚕茧仓库3栋建筑物成为了“国宝”。


 
锦绘“上州富冈制丝厂”(1872年)照片来自

视频

富冈制糸场・世界遗产キッズプログラム2017


世界遗产 群马富冈制丝厂 手作制系


日本 / 富冈制丝厂 Tomioka Silk Mill_抽蚕丝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