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寂寥之美(童如珍)

寂寥之美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寂寥之美》中国当代作家童如珍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寂寥之美

一、空山幽谷

也许是天生多愁善感,也许是缺乏亲人关爱,以致我从小厌恶喧嚣,喜欢一人独处,与同龄人喜欢嬉戏热闹形成强烈反差。对周围景色,我偏爱暮秋的落叶缤纷和远山的曲径通幽。

小时候,祖母带我回她娘家。有两条路选择,一条是砂石公路,有人车经过比较安全;另一条是山间小道,人迹罕至,阴森可怕。可我每次都要求走山路,祖母拗不过,只得依我。她那双小时候缠裹了的“粽子脚”,总也走不快,我跑在前探路,将她远远地甩在后面。进入弯弯曲曲的山中小路,我会仔细打量这里的景物。看枫叶从枝杈上飘落,听松涛呼呼作响。再找来一根枯枝,蹲下身去,挑开层叠的腐叶,盯看蚯蚓蠕行和蚂蚁搬运它们的食物。倘若这时树木间的灌木丛中突然窜出一只野鸡或松鼠,则会徒劳地去追赶捕捉。但更多时候,我会面对这片森林默然发呆,好像场景熟悉陌生,甚至产生预知未来的幻觉,心中腾起往世今生的恍惚。或许是少年老成的心智,让自己陶醉于自然与人的孤寂之美。可在祖母赶来之时,又将自己拉回稚气的童年

长大以后,生活的巨浪将我涌进城市,每天忙碌奔波于楼宇、人群、车流之间,为尽职而劳精费神,不敢懈怠。为疏解自己疲惫的身心,我曾独自驾车去郊外,邂逅了久违的乡村风景,咀嚼着空山幽谷、暮秋寂寥的美味。那是个无名山丘,一人独坐山顶,看阳西下与落霞漫天,享凉风习习与遐想联翩。远方,金黄的稻田,清澈的小溪;山下,幽静的树林,飞舞的小鸟;远处,稀疏的茅草,零星的野花。此刻,时空似乎静止,灵魂仿佛出窍,世间的困惑纷扰瞬间消散,肉体的逍遥、心绪的愉悦无以言表。哦,对了!飘然若仙,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二、廖星皓月

童年记忆中的夜晚总是那么安然静谧,尤其陶醉于那深邃浩渺的星空,总叫人勾起无尽的遐想。

那时农村没有降暑的设备,每年端午节至中秋节的夜晚,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是在村前的晒谷岭上睡觉。有的睡竹床,但大多还是用棉被铺在红石岭上,人再睡在棉被上。大人们因为白天的劳累而早早地进入梦乡,可我总会在夜深人静之际盯着星空发呆。天上的银河是否与地上的江河一样有水?牛郎织女真的会每年七月初七相会?月亮的黑影是老人砍树?天是怎么来的,它到底有多大?这些疑问让自己很是困扰,甚至想得神魂颠倒。后来上学时听的天文地理和哲学课,虽然有些了解,可还是混沌不清,学者们为物质意识、唯物唯心之说争论不休。什么大爆炸论、膨胀说,可宇宙从何而来,无边之边在何处?再一深究谁也没了底气。还是尽情地欣赏这美丽的星空为好,让自己梦中插上翅膀,在天空里自由飞翔。

冬天的夜晚更有一番韵味。

那年隆冬的一个夜里,因一件公务需要独自步行八公里去一个村庄。在穿上高筒套鞋,带上手电筒,全副“武装”后出发。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只能听到自己走路时的“啼嗒”声。前几天下了场小雪,天上皎洁的月亮和地面的积雪交相辉映,使空旷的田野如同白昼。远处的村庄亮着微弱的灯光,好似萤火若隐若现,几处白烟袅袅升起,不知是生火取暖还是迟后的夜炊。走过一处山岗,脚下的积雪与冰凌“咔吱”作响,落叶的树木掩映着几个土包,可能是坟茔,心里不觉有些紧张,便有意识地加快了步伐,可眼角余光还是瞟向了坟地。就在此时,蓦然发现一座坟顶上发出两束蓝光,顿时全身毛骨悚然,在我大吼一声之后,蓝光逃进了树林深处。我不相信什么妖魔鬼怪,那可能就是一只夜猫或野兔。定神之后继续赶路,不过吹起了口哨,算是为自己壮胆。不久终于到了目的地,交代了事项,在村子里住下。这一个多小时的夜行,有廖星皓月,有雪映旷野,有独步静思,孤寂之美难以忘怀。

三、天籁之音

初夏的傍晚,从生产队收工回家。河边的凉风吹过,羊肠小道两边的麦田不时飘来麦穗的清香,蛙声、虫鸟的叫声此起彼伏,犹如优美的交响乐,叫人陶醉。那时的我,会一边倾听这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边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做着璀璨亮丽、锦衣玉帛、娇妻孝儿的白日之梦。可往往到了剧情高潮之际,抬头一看,却到了自家门口,臆想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真巴不得路能更长一些。

我现在城里居住的地方,与老家一样能登高望水、开门见山。对面原来是老街面陈旧的平房,临江边有许多市民开垦的菜地,房屋空挡处散长着樟树、梧桐树、柚子树,间或还有些低洼的水坑。春夏季的夜深人静之际,常能听到青蛙和白鹭鸟的叫声。临窗眺望,夜色朦胧中渔火闪烁,夜间垂钓者的鱼灯忽暗忽明,好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致。可几年前的城市改造,将旧房全部推平,街道硬化成公路,沿江修成了散步的栈道。往日的天籁之音早已消失,取代的是汽车的呼啸声和小商贩推销饮品的叫卖声。

关于音乐,我讨厌“咚咚哐哐”的打击乐器,加上歌唱者声嘶力竭的喊叫,叫人心惊肉跳、血压飙升。我手机上下载的基本上是民族乐器伴奏的独唱和对唱歌曲,偶尔也有些西洋乐器的点缀,像小提琴、萨克斯、黑管之类。笛子、二胡、古筝、扬琴、琵琶弹奏出那悠扬的旋律,令人全身放松、心驰神往。刀郎、容中尔甲、腾格尔等演唱的歌曲,忧郁怆伤、豪迈大气,使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陈瑞、龚玥等妩媚娇嗔的演唱,则叫人春心荡漾、浮想联翩;还有那些稚嫩的童声演唱,又将人的思绪拉回记忆中的童年。当你寂寥之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塞上耳机,聆听这些天籁之音,再配以自己对音乐场景的想象,那将是何等的自在与逍遥。

四、孤芳倩影

人们对美女的描述千姿百态,莫衷一是。诸如眉清目秀、面若桃花、樱桃小口、唇红齿白,这都是对色的看重。而美女的迷人之处往往在于姿,也就是她的神态、举止和音容。倘若一个女人面容姣好,但却花枝招展、浓妆艳抹、扭捏作态,从面前一过香气呛鼻,恐怕你定会退后三步、避而远之。

我很欣赏古代文人对美女的描述,最典型的是《红楼梦》中有关美女的刻画。如对虚迷幻境中的美女从“素、洁、静、艳、文、神”六个方面分别用“春梅绽雪、秋菊被霜、松山空谷、霞映澄塘、龙游曲沼、月射寒江”来比拟,可见对美女的综合评估中,更注重神态、修养等内在的东西,展现了女子优雅文静自然美丽。而在林黛玉的描写中,则用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是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和“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的词句来赞赏她的孤寂、忧伤、敏感的病态之美。这大概反映了当时普遍的审美观。

朋友圈里发出的几张女子油画,确实惟妙惟肖、鲜活逼真,比照片还要靓丽。那朴素的衣着,毫无做作的自然神情,凝视沉思的明眸透着几分孤寂与淡淡的忧伤,使人顿生怜惜之情。女子活泼奔放、热情大方固然可爱,可刁蛮任性肯定让人生厌。看来矜持文静的女子还是当今大多男人所爱,那些油画作为佳品流传,正是很好的佐证。这也许是男人的保护欲望作祟,或是雄强雌弱的动物属性使然。

我想,天地万物,安静、祥和、寂寥总是人们向往的自然之美。[1]

作者简介

童如珍,男,笔名书头,网名洁如珍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