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家湾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湾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地处准格尔旗东部,东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隔黄河相望,南邻龙口镇,西与沙圪堵镇毗邻,北与大路镇接壤,区域面积1138.8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51043人。

薛家湾镇始建于1990年8月。1999年8月,旗人民政府迁址薛家湾镇。2010年11月,薛家湾镇城区及部分城郊村划入4街道。截至2020年6月,薛家湾镇下辖3个社区和31个行政村。

2018年,薛家湾镇有工业企业68个。[1]

简介

位于准旗东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地处呼、包、鄂黄金三角地带,是准格尔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薛家湾镇[1]总面积1250平方公里,辖28个村、268个合作社,总户数18118户,总人口45043人,其中少数民族1195户3096人。镇党委辖党支部31个,党员总数1469人,全镇干部职工总数197人,村干部105人,大学生村干部29人。

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煤矿26座,其中大型露天矿2座,小型露天矿5座,井田面积389平方公里,年设计生产能力8835万吨。全镇有驻村企业51家,从业人员2878人;

个体工商户1615户,从业人员2250人。2010年,薛家湾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700元和9050元。

薛家湾镇先后被命名为十强苏木乡镇、文化示范镇、全区科普示范镇、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并被建设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7年度晋升为八星级文明镇,2008年挂牌命名为自治区级卫生镇,2000年-2009年连续十年被评为全旗工作实绩突出单位。[2]

历史沿革

薛家湾镇始建于1990年8月,1999年8月旗人民政府驻地从沙圪堵镇迁驻薛家湾镇。2005年8月鄂尔多斯市为深化乡镇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牧民负担。全市全面施行合乡并镇,由原窑沟乡、哈岱高勒乡、海子塔镇、薛家湾镇的全部和原长滩乡、东孔 兑镇的六个村组成新的薛家湾镇。

语言

蒙古语

薛家湾镇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和蒙古语鄂尔多斯土语,使用于正式场合。

鄂尔多斯地区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会使用蒙古语,牧区比例较大,鄂尔多斯蒙古语方言为内蒙古方言的鄂尔多斯土语。与其他蒙语方言比较特点是有φ元音,有阳性元音;在语音上,表现在复合元音、前化元音与聘化辅音、重音等方面;在语法上,表现在名词格的范畴与动饲某些形态变化方面;在词汇上,表现在方言词的构成,某些词汇意义的变化等方面。

汉语

薛家湾镇的汉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为晋语,属于晋语的鄂尔多斯方言。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属于晋语方言,归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与晋北晋语、陕北晋语、冀西晋语有着很深的渊源。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大体分为三个小片,整体来说大同小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旗这三旗的沿河地区(黄河几字弯南岸沿岸地区)讲的是"滩套话";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区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东胜区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讲的是"梁外话";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及邻近的其他旗区小部分地区,讲的是"西旗话"。鄂尔多斯方言中有丰富的动态助词,常常借助"个"、"兰"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不仅使鄂尔多斯方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说话者所指的时间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语更加活泼和亲切,这与鄂尔多斯这个蒙汉文化交织地区的人民纯朴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辉。

发展设施

基础设施

薛家湾镇交通方便,109国道横穿东西,呼准、薛魏公路纵贯南北,自治区境内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准大铁路直达大同市,薛包公路、准东铁路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

呼准铁路、呼大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是内蒙古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市话装机容量达到1.8万门,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达6.6万户。

近年来,薛家湾镇市政建设不断加强,城区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硬化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化面积13.2万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10.5%,镇区道路形成"四横二纵一环"的城市网络,城市化水平居全市各旗第一。

建设规划

薛家湾镇立足地处自治区呼包鄂"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准格尔煤田开发建设优势以及109国道、103省道,大准电气化铁路、呼准铁路、呼大高速等交通便捷的优势,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城乡统筹、分步实施"的思路,科学规划建设新型城镇。

1999年旗人民政府驻地搬迁以来,随着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先后聘请中国建设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知名城镇规划设计科研院所,编制了《薛家湾建设总体规划》,多次修编薛家湾城镇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涵盖了人居、经济、工业、环境等各个方面。经过近10年的建设,建成区由3.66平方公里扩展到14平方公里,人口由不足万人增加到16.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9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四横六纵一外环六出口"的道路框架及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商贸区、文教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分区,使城镇规划实实在在得到了落实。

经济发展

境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以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的优质长焰煤和高岭土闻名于世。全镇有煤矿57座,年产原煤1600万吨,各类引资企业79家,全部投产后,可创产值100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

2004年,薛家湾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5亿元,引进资金70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664.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500元和4925元。新的薛家湾镇组建后,通过资源整合,有煤矿27座,年产原煤1500万吨;境内世界一流的黑岱沟露天矿,年产原煤2000万吨;年产原煤2000万吨以上的准能哈尔乌素露天矿以及伊泰、伊东、西蒙、大伟等5家百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大好,薛家湾镇历届领导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立足本地实际,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富镇、工业强镇"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全镇的工业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飞速增长。

2007年,薛家湾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亿元,增长了15%;全年偿还债务2300万元。2008年,薛家湾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增长16.8%。基本提前实现了到2010年,该镇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的预期目标。工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使薛家湾镇一跃成为全国重点镇,成为鄂尔多斯市经济建设的窗口。

地理气候

气候水文

薛家湾镇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春秋气温变化剧烈。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以上。全年平均气温6.2℃~8.7℃,1 月份平均气温在-12.9℃~-10.8℃,极端最低气温-32.8℃,7月份平均气温25℃~29℃,极端最高温度39℃;无霜期145天;年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 境内受季风影响,夏季多偏南或偏东风,晚秋至次年早春多西北风。因近地面受涡流状湍流及地形的影响,亦常出现不定向风。风沙大,年风沙日数35~60天,最多可达89天,其中大风日数一般在半月以上。 境内地表沟谷发育,沟纹密布,河网密度为0.25公里/平方公里。北部、东部及东南有黄河过境197公里。地表径流均属黄河水系,除呼斯太河常年有水外,大都为季节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境内河流

主要河川有:长川、黑岱沟、塔哈拉川、龙王沟、孔兑沟、灌子沟。这些沟川的主要特征是:径流量小、年纪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一般是春秋流水,冬夏干涸。河流短,比降大,水流湍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1.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

境内地下水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下水量、水质及贮存形式等存在较大差异。

地层地貌

薛家湾镇地貌复杂,地质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属鄂尔多斯单翼向斜。在古老的前震旦系基础上,分布了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很厚的沉积物,地层沉积较全。除个别地区有角度不整合接触外,各个时代地层一般均为连续沉积或假整合接触。具有沉积回旋和区域不整合的特征,境内地层基本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个构造地层。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过地壳多次的升降运动,海水不断侵退,加上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的影响,旗境沟谷十分发育,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也使中生界及其以前的古老地层裸露于地表。

薛家湾镇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中部从西边的坝梁为起点,沿东向到点素敖包一线略有隆起,形成准旗地区的"脊梁",为镇境南北的分水岭,也是南北自然差异的分界线。东部边缘翘起,为盆地边缘。境内大部分地区沟谷发育,沟网纵横密布,地表被切割的支离破碎。沟川河流大部分由西北向东南流入黄河,河床比降由北向南逐步增大。"屋脊"以北的部分河川径流则北向入黄河。境内无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差较大。。

所获荣誉

建镇以来,薛家湾先后被命名为准格尔旗小康镇,鄂尔多斯市十强乡镇、科技示范镇,内蒙古文化示范镇、体育示范镇、卫生镇、十佳文明示范城关镇、十佳文明旗县城关镇、八星级文明镇,并被国家建设部、民政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