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宣州区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地处皖、苏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19'之间,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宣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明显。截至2022年2月,宣州区下辖17个乡镇、9个街道。宣州区人民政府驻济川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宣州区常住人口为774332人。宣州区自秦初正式置县,始名“爰陵”,2000年,更名为宣州区。皖赣、商合杭铁路交汇于此,沪渝高速、宣南铜宁宣杭、溧广高速穿境而过。宣州区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并于2018、2019年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获评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2021年,宣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9.0%,其中区属生产总值401.6亿元,比2020年增长9.5%。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1.9%,制造业增加值135.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27.1%、比2020年提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7.2亿元,增长8.5%。

历史沿革

宣州区境,春秋时名爰陵,为古越族聚集地。 秦初,正式置县。 西汉,改称宛陵,为丹阳郡治,西部为宣城县地。 西晋,属宣城郡。 隋初,废宛陵为宣城县,置宣州。 唐初置宣州,中期一度改称宣城郡,后又复称宣州。 南宋,为宁国府治。 元朝,为宁国路治。 明清时期,为宁国府治。 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先后属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城区置宣州市,为宣城专署和宣城县政府驻地;1950年,撤宣城市并入县境;1952年,属芜湖专区;1980年,为宣城地区行署驻地;1987年8月,撤销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2000年6月,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2000年12月,正式撤市设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3月,宣州区下辖17个乡镇、9个街道(其中,飞彩街道、金坝街道委托宣城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区人民政府驻济川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宣州区地处皖、苏两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8'-119°04',北纬30°34'-31°19'之间,东与广德市、郎溪县,南和西南与宁国市、泾县相接,西和西北同南陵县、湾沚区、当涂县毗邻,北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毗邻。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

宣州区

地质

宣州区为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属下扬子分区江宁——芜湖地层小区。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自寒武纪至中三叠纪是下降沉积时期,至印支运动开始褶皱隆起;燕山运动后期(晚白垩纪)继续抬升,但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断裂,形成坳陷,并伴有岩浆运动;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继承燕山运动的差异性升降,东部继续抬升,南部翘起,西、北部下降,基本奠定目前的地形轮廓;全新世除北部平原地区继续下降外,其他地区缓慢上升,高蚀低积。 宣州区内有一条大断裂——周王深断裂。该条断裂及次级断层对本区的构造格局、地层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并在东西向周王断裂附近广泛形成了断层角砾岩。区内东南和西南部分布大片宣南组红色砂岩及石灰岩,一般为残坡积层所覆盖,厚3至5米,谷底冲积层为耕作农田;中部和北部冲积平原表层为砂壤土、粉质壤土、粉土,厚2至6米;下层一般为砂层、砂卵石层。

地形地貌

宣州区地处皖南山地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交接地带,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圩区、湖泊和河流等,分别占到土地总面积的9.91%,58.19%,11.74%,13.37%,5.19%和1.60%;地形特征南高北低,南部属皖南山地丘陵边缘地带,低山高丘交错,山峦连绵;中部地形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以丘陵、岗地为主;北部属沿江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绝大部分为内河圩畈。 以水阳江为界,东侧属天目山余脉,主要支脉有:双峰、麻姑等;西侧属黄山山脉,主要支脉有:柏枧、高峰、敬亭、九连山等。境内最高峰在南部溪口镇,地面高程1097.3米,境内最低点在北部金宝圩,地面高程为6.8米。

气候

宣州区地处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5.9℃,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15℃;境内随地形的差异,温度由北向南呈递减变化,同时段差值在0.5℃左右,无霜期235天,多年平均积雪天数为5.5天,相对湿度在70至90%之间,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74小时;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风向频率NNE—E最大,达44%,全年平均风速约2.9米/秒。区内常有台风发生,最大瞬时风速26米/秒。

蒸发

由于太阳辐射全年各月的变化以及季风环流的影响,宣州区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以宣城站为例,多年平均蒸发量为788.9毫米;最大年值为1112.7毫米(1995年),最小年值为664.6毫米(1980年),最大日值为13.0毫米(1990年7月22日);蒸发量年内分配不均,一般集中在5至8月份,约占全年蒸发量的53.8%。

降水

宣州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56毫米,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以宣城站为例,最大年降雨量为2105.4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760.8毫米(1978年),极值差1344.6毫米,极值比2.8。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一般集中在5至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区域内降雨受地形的影响南北差距较大。以溪口雨量站和新河庄雨量站对比,南部降雨量均值是北部的1.34倍。 宣州区暴雨成因有低槽、江淮切变线、低涡及台风(或热带风暴)等类,且多出现在夏秋两季。一般3至5月以低槽暴雨为多,6至7月切变线暴雨频繁,3至7月低涡常伴随切变线同时产生,8至10月常受台风暴雨影响,次暴雨日数一般3至4天,2至11月均有暴雨出现,以6至8月份最多,占全年暴雨次数的一半以上。另外暴雨具有强度大的特点,往往在短历时内出现大量降雨,如宣城站1984年6月12至14日三天降雨412.4米米,最大一日雨量竟达291.2米米。

土壤

宣州区土壤分为9个土类,16个亚类,40个土属,73个土种。以水稻土、红壤、黄褐土、潮土、紫色土为主体的5大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93.3%,其中水稻土占45.54%,红壤占37.69%,土壤严重缺磷少钾,有机质含量偏低,严重阻碍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自然灾害

宣州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低温、暴雨和冰雹。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宣州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水系为水阳江水系、青弋江水系;水阳江、青弋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其中水阳江为区内第一大河流,自南而北穿境而过,境内全长91.7千米,境内流域面积2035平方千米;青弋江流经本区西部文昌镇,境内长18.5千米,境内流域面积498平方千米;境内北部及东北部有南漪湖、固城湖部分水面,位于东北部的南漪湖12米(高程均为吴淞高程)水位时区内总面积201平方千米;北部的固城湖12米水位时区内总面积30.4平方千米。 水阳江、青弋江主要支流为双桥河、华阳河、宛溪河、周寒河。合计集水面积为3485平方千米,河道总长度为195.3千米。此外,还有中小型水库33座,总库容5066.2万立方米,塘坝1.73万座,总库容7812.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宣州区土地总面积258513.7公顷,其中,农用地206900.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03%;建设用地31038.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01%;其他土地2057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6%。 截至2016年,宣州区农用地中,耕地87977.31公顷,占农用地的42.52%;园地10344.62公顷,占农用地的5.00%;林地84744.31公顷,占农用地的40.96%;其他农用地23834.56公顷,占农用地的11.52%。 截至2016年,宣州区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26478.4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5.31%,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其次为城镇用地,采矿用地面积较少。城镇工矿用地9043.25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34.15%;农村居民点用地17435.21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65.85%。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559.9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69%,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 截至2016年,宣州区其他土地中,水域19120.84公顷,占其他土地的92.93%;自然保留地1453.64公顷,占其他土地的7.07%。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宣州区境内野生植物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银缕梅、香果树、水杉、华东黄杉、香榧、羊角槭、花榈木、凹叶厚朴、连香树、杜仲、鹅掌楸、厚朴、榉树、樟树、黄山梅、领春木、安徽杜鹃、银鹊树、天女花、黄山木兰、天目木兰、天目木姜子、黄山花楸、南方铁杉、青钱柳、小勾儿茶、巨紫荆、三尖杉、青檀等。

动物资源

据2018年至2021年野生动物调查,宣州区境内有脊椎动物共362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305种,水生鱼类57种。 [2] 宣州区境内有野生动物近百种,主要有扬子鳄、梅花鹿、黑麂、白鹳、白头鹤、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穿山甲、水獭、白鹇、草鴞、猫头鹰、白冠长尾雉、鸳鸯、大鲵、虎蚊蛙、小灵猫、隼、天鹅、蛇、黄麂、青蛙、野猪、白鹭、猪獾、狗獾等。

宣州春色

宣州区境内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真菌116种。有野生植物776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73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种,包括水杉、银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包括香樟等。作为扬子鳄洞穴隐蔽及营巢用的植物有44种。有野生脊椎动物340种,其中鱼类有54种,两栖类有24种,爬行类有50种,鸟类有176种,兽类有36种。此外,还有昆虫类47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种,包括扬子鳄、云豹、黑麂和梅花鹿;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6种,包括虎纹蛙、鸳鸯、白鹇、勺鸡、穿山甲、小灵猫等。保护区为野生扬子鳄主要分布区之一,有扬子鳄分布的池塘面积约0.41平方千米,分布有扬子鳄约1.5万条。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底,宣州区发现各类矿产29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9种、矿产地66处,2021年固体矿产资源年末保有量3.9亿吨,新增查明资源储量4.9亿吨(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岩、水泥配料砂岩、铜、金等矿产资源)。2021年度,宣州区资源开采总量1745.8219万吨,其中:铜27.2719万吨,硫铁矿9.08万吨,水泥用灰岩560.38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800.546万吨,建筑用砂岩252万吨,建筑用白云岩53.934万吨,化工用白云岩14.4万吨,电石用灰岩21.07万吨,沸石0.47万吨,膨润土2.09万吨,珍珠岩4.58万吨。

景域谷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宣州区常住人口为774332人。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户籍人口85.99万人。按户籍所在地分,城镇人口27.72万人,乡村人口58.27万人。常住人口77万人。 截至2012年末,宣州区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满、藏、蒙古、朝鲜、维吾尔和彝族等。

经济

综述

2021年,宣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9.0%,其中区属生产总值401.6亿元,比2020年增长9.5%。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03.5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1.9%,制造业增加值135.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27.1%、比2020年提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7.2亿元,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5179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10.9:39.0:50.1调整为10.2:40.5:49.3。 2021年,宣州区固定资产投资比2020年增长12.7%,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2%,民间投资下降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分领域看,社会领域投资增长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6%,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8.6%,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44.8%。 2021年,宣州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9亿元,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18.4亿元,增长9.3%;非税收入13.5亿元,增长6.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9亿元,下降5.8%。全区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7%,其中,农林水投入13.8亿元,占比2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亿元,占比19.6%;教育投入8.9亿元,占比17.1%;卫生健康投入4.1亿元,占比7.9%。 2021年,宣州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29元,比2020年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62元,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51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890元,比2020年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648元,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446元,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4%,其中城镇为30.5%,农村为32.9%。

第一产业

2021年,宣州区完成农业总产值90.4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8.6%,实现农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6.9%;农业服务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9.0%,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8.6%。 2021年,宣州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4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74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9.71万吨,比2020年增长2.5%;蔬菜产量16.95万吨,比2020年增长4.4%;油料产量1.31万吨,增长0.1%;糖料产量0.08万吨,增长4.0%;水果产量3.42万吨,增长2.3%;茶叶产量1.39万吨,增长0.8%;烟叶产量0.94万吨,下降1.9%。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林地面积99496公顷,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61公顷,森林抚育面积3388公顷,涉林产业总产值153.8亿元。 2021年,宣州区生猪出栏10.9万头,增长7.2%;家禽出栏5584万只,增长1.3%。肉类总产量9.7万吨,比2020年增长16.9%,其中禽肉产量8.84万吨,增长17.7%;猪肉产量0.83万吨,增长10.4%;羊肉产量0.02万吨,下降27.2%。禽蛋产量1.01万吨,下降11.1%。全年水产品产量7.0万吨,比2020年增长3.1%。年末全区生猪存栏5.3万头,羊存栏1.5万只,家禽存栏1075.3万只。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农业机械总动力79.6万千瓦,比2020年增长0.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6万吨,比2020年下降7.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9.5%,比202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

2021年,宣州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1.8%,股份制企业增长15.5%,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7.5%。分行业看,30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实现正增长,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94.8%、81.4%、56.9%和42.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24.1亿元,比2020年增长30.8%;实现利润总额20.8亿元,增长63.4%;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53元,比2020年减少0.4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6.40%,比202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2021年,宣州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15.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9.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2.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7.7%。 2021年,宣州区建筑业增加值53.6亿元,比2020年增长5.4%。年末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02家,比2020年末增加8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3.1万平方米,增长55.2%;房屋竣工面积121.9万平方米,增长2.2%。

第三产业

2021年,宣州区房地产开发投资98.5亿元,比2020年增长6.2%。商品房销售面积166.4万平方米,增长0.7%;商品房销售额103.4亿元,增长10.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3.2万平方米,增长32.8%。

宣州风光

2021年,宣州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1.6亿元,比2020年增长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4.5%;金融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6.9%;房地产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2.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3.7亿元,增长9.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比2020年增长21.8%。 2021年,宣州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亿元,同比增长19.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1.6亿元,增长1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8亿元,增长21.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29.3亿元,增长20.8%;餐饮收入19.1亿元,增长9.6%。市场销售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5.6亿元,比2020年增长82.8%。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1.9亿元,增长15.2%。限额以上大类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倍,金银珠宝类增长90.7%,日用品类增长42.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0.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5%,汽车类增长7.5%,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4.5%。 2021年,宣州区进出口总额28405万美元,比2020年增长68.6%。其中出口总额24295万美元,增长65.6%;进口总额4110万美元,增长88.9%。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个,合同利用外资580.7万美元。全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437万美元,比2020年增长6.5%。 2021年,宣州区邮政业务总量5.03亿元,同比增长18.9%。邮政业务中,函件业务11.8万件,快递业务3835.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4.6亿元,增长18.2%。电信业务总量7.9亿元,增长25.4%。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9.04万户,下降1.2%,移动电话用户87.27万户,增长4.7%,互联网宽带接入33.78万户,增长13.0%。互联网上网人数95.98万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75.7万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0.63亿GB,增长39.2%。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1.7亿元,比2020年末增加118.0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住户存款458.7亿元,增长16.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88.9亿元,比2020年末增加92.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中长期贷款270.8亿元,增长5.2%。

交通运输

宣州区,是皖东南交通枢纽,皖赣、商合杭铁路交汇于此,沪渝高速、宣南铜、宁宣杭、溧广高速穿境而过,水阳江、青弋江直通长江,芜申运河通江达海。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境内公路里程3754.55公里,比2020年增长1.5%,其中高速公路146.71公里。全年新注册民用汽车19359辆,比2020年增长13.5%,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7.04万辆,增长9.3%;私人汽车保有量15.29万辆,增长8.8%,其中私人轿车91088辆,增长8.6%。

铁路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过境的铁路主要有皖赣铁路、商杭铁路、京福(北京-福州)高铁宣城段、商合杭(商丘-合肥-杭州)高铁、芜广铁路电气化专线、皖赣铁路扩能双线,另外在建的过境铁路线有:宣绩高铁和宁宣高铁。

水运

截至2022年2月,宣州区境内拥有年吞吐量30万吨海棠湾码头,设计年吞吐量150万吨的宣州综合码头一期于2020年正式运营,常年通航500吨级船舶。

公共交通

截至2015年,宣州区拥有公交车337辆,20条公交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232千米。完成客运量3601万人次,运营里程2700万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拥有幼儿园109所,在园儿童数22525人。义务教育学校86所,在校生65623人,其中:小学46所,在校生42029人;初中40所,在校生23594人。拥有普通高中学校8所,在校生1244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30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104.93%。

科学技术

2021年,宣州区共授权专利1391件,其中发明专利151件。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4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63件,比2020年增长21.9%。全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65项,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2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5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69家,比2020年增长27.8%。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0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1.9亿元,增长2.7倍。登记科技成果91项。全年商标申请1866件,批准1814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6416个。

文化体育

2020年,宣州区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4个,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194场、乡村春晚9场,开展“宣州之声”群众文艺汇演、水东镇蜜枣节、狸桥镇昆山湖帐篷节、朱桥摇橹节、洪林镇虾稻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创作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抗疫歌曲《生命的期待》、小品《坐着高铁去北京》。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9个,公共图书馆拥有藏书量5.6万册。 截至2015年,宣州区建有1071块体育场地,面积达1925473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2平方米。全区18个乡镇,建成9个全民健身广场;167个行政村,建成36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75个,其中医院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个,村级卫生室19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院(站、所)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2个。卫生技术人员5633人,其中执业医师1809人,执业助理医师249人,注册护士2537人。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5577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610.8万人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59.1万人次。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8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1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3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3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0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2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3人。 截至2021年末,宣州区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3个,其中养老机构31个;社会服务床位4686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4676张;社区服务站218个。全年共有388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8255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风景名胜

宣州区境内景观主要有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谢朓楼遗址、广教寺双塔、景德寺塔、龙首塔、陈山遗址、梅文鼎墓、龙泉洞、官塘湖等。 2021年,宣州区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6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