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宣州古窑址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宣州古窑址群是宣州境内存在的一个分布较广的晚唐时期五代的窑址。根据调查情况和其器物特点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山岗古窑址群是古宣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遗址由小河口古窑址群、山岗古窑址群、幸福古窑址群、邵村古窑址群组成。[1]

[]

古窑址群

宣州古窑址群由四处古窑址群组成,分别为:山冈古窑址群、小河口古窑址群、幸福古窑址群跟邵村古窑址群组成。四处古窑址群均在1994年由原宣州市博物馆调查发现;200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对该窑址群进行重新调查。2010年被宣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冈古窑址群

山冈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狸桥镇东云行政村新岗村民组,南距宣城城区约30公里,东距狸桥镇约10公里。南距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约7公里。现查明该窑址群由9处窑址组成,其形制均为龙窑型,窑址堆积层高约4-8米,堆积面积可达40000平方米。在堆积层上有大量的红烧土、窑砖和窑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积中器形比较丰富,有执壶、小罐、钵、碗等,其中碗和执壶所占比例较大。器物胎体较厚重,胎色以灰黑、红褐色为主,底足大部分为饼型足,足底内凹,少见圈足器。碗内底及执壶上刻有简单纹饰。所出器物大部分施釉,有的施全釉,有的施半釉。釉色多样,有青釉黄釉、酱黄釉等,以青釉为主。通过标本比对可以判定此窑址的年代应是晚唐到五代。

小河口古窑址群

小河口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狸桥镇东云行政村小河口村民组,南距宣城城区约30公里,东距狸桥镇约13公里。南距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约8公里。现查明该窑址群由10处窑址组成,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在小河口陶器厂周边,有3处堆积,堆积面积约6000平方米。另一个在小河口砖瓦厂周边,有7处堆积,堆积面积约15000平方米。其形制均为龙窑型,窑址堆积层高约4-6米。在堆积层上有大量的红烧土、窑砖和窑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积中器形比较丰富,有执壶、小罐、钵、碗等,其中碗和执壶所占比例较大。通过标本比对可以判定此窑址的年代应是晚唐到五代。

幸福古窑址群

幸福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养贤乡幸福行政村,南距宣城城区约25公里,东南距养贤乡约11公里。距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约5公里。现查明该窑址群由8处窑址组成,分为两个区域,一处在幸福行政村小汪村村民组吕家山,有3处堆积,堆积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另一处在幸福行政村小汪村大村,有5处堆积,堆积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形制均为馒头窑型,窑址堆积层高约2-8米。在堆积层上有大量的红烧土、窑砖和窑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积中器形比较单一,以双系和四系韩瓶为主。器物胎体较厚重,胎色以灰黑、红褐色为主。所出器物均施釉,施釉不到底。以青釉为主。通过标本比对可以判定此窑址的年代应是宋代。

邵村古窑址群

邵村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古泉镇邵村行政村,东南距宣城城区约13公里,西南距古泉镇约1公里。东北面距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约16公里。现查明该窑址群由5处窑址组成,分为两个区域,一处在邵村行政村对门村民组,有4处堆积,堆积面积约10000平方米,另一处在邵村行政村凤头村民组,有1处堆积,堆积面积约800平方米。窑址堆积层高约5-8米。在堆积层上有大量的红烧土、窑砖和垫具,堆放着大量的瓷片,堆积中器形比较单一,以双系和四系韩瓶为主,另有少量的执壶、钵、碗等器。器物胎体较厚重,胎色以灰黑、红褐色为主。所出器物均施釉,施釉不到底。以青釉为主。通过标本比对可以判定此窑址的年代应是宋代。

建设沿革

“宣州窑”一词最早见中博于清代蓝浦著录的《景德镇陶录》,他认为“宣州窑,元明烧造,出宣州,土埴华博质颇薄色白。”民国时《瓷史》作者黄矞则认为博中:“宣州瓷窑,为南唐所烧造,以为供奉之物者。南唐后主物华尤好珍玩。”从这些史料来看,在宣州境内存在着一个分布较广的晚唐——五代的窑址。[1]根据调查情况和其器物特点分析,基本可以确定山岗古窑址群是古宣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