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审美主客体」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审美主客体'''<b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
 
(added Category:180 美學總論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审美主客体'''<br><img src="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200945177/64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view.inews.qq.com/wxn/20200802A0J74Y00?tbkt=A&strategy=&openid=o04IBALr_AP1jAGxQ7XfAU5EYPfs&uid=&refer=wx_hot&originPath=w2 圖片來自腾讯新闻]</small>  
+
|<center>'''审美主客体'''<br><img src="https://cg.cdnjm.cn/202012/11/1709418036AA37-ACA3-85B9-6ECB-9982478646D8-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view.inews.qq.com/wxn/20200802A0J74Y00?tbkt=A&strategy=&openid=o04IBALr_AP1jAGxQ7XfAU5EYPfs&uid=&refer=wx_hot&originPath=w2 圖片來自腾讯新闻]</small>  
 
|}
 
|}
 
'''审美主客体'''是人是审美的主体,客观存在的事物总称为审美对象,也称审美客体。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审美关系,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为客体。山水自然景观就是重要的客体之一。主体与客体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美与美感有统一性关系,也会发生错位甚至颠倒,美的事物因为没有审美主体便不成为审美对象;或者相反,如某一不美甚至丑的东西反而在一个特定的主体那里被认为是美的。
 
'''审美主客体'''是人是审美的主体,客观存在的事物总称为审美对象,也称审美客体。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审美关系,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为客体。山水自然景观就是重要的客体之一。主体与客体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美与美感有统一性关系,也会发生错位甚至颠倒,美的事物因为没有审美主体便不成为审美对象;或者相反,如某一不美甚至丑的东西反而在一个特定的主体那里被认为是美的。
 
==词语释义==
 
==词语释义==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
审美的客体是艺术作品,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
 
 +
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一切被审美主体审视感知、体验的,具有审美属性的自然、社会、艺术作品、科学现象等都可成为审美客体。在哲学意义上,它是审美活动这一矛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ref>[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CKI22rTaHM.html 审美的客体是什么-爱问教育培训]新浪爱问</ref>
 +
 
 +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ref>[http://www.xxxedu.net/article.php?id=45396 赵斌《艺术概论》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答题归纳19考研学子必看...]新祥旭</ref>
  
 
 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美学史上对审美的研究多有偏颇,有的夸大了主体的作用,认为审美客体是从审美主体的心灵中产生的;有的则抹杀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存在价值。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揭示出审美主体的科学属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最初的人类是不具有主体性的,当人在不断的社会劳动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了客观对象的规律性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身,产生了与动物根本不同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性。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进程中,主体在对对象的直观中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获得情感的愉悦,这时审美主体才真正形成。
 
 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美学史上对审美的研究多有偏颇,有的夸大了主体的作用,认为审美客体是从审美主体的心灵中产生的;有的则抹杀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存在价值。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揭示出审美主体的科学属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最初的人类是不具有主体性的,当人在不断的社会劳动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掌握了客观对象的规律性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身,产生了与动物根本不同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性。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进程中,主体在对对象的直观中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获得情感的愉悦,这时审美主体才真正形成。
行 10: 行 14:
 
 美感要以客观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又与审美主体的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对审美主体来说,如果没有可感的客观事物作为欣赏对象,主体的感受、体验就会失去依据。另一方面,审美主体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只有当主体具有敏感的感知能力,能对客体对象的审美特质作出特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意象生成和形象创造能力,这样的主体才能成为审美主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主体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增进。一方面,各种审美客体培养和提高着主体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主体不断提高的审美能力又促进着审美客体的拓展和丰富。因为主体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客体能否和在何种程度上进入主体的审美视野,成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
 
 美感要以客观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又与审美主体的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对审美主体来说,如果没有可感的客观事物作为欣赏对象,主体的感受、体验就会失去依据。另一方面,审美主体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只有当主体具有敏感的感知能力,能对客体对象的审美特质作出特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意象生成和形象创造能力,这样的主体才能成为审美主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主体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增进。一方面,各种审美客体培养和提高着主体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主体不断提高的审美能力又促进着审美客体的拓展和丰富。因为主体审美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客体能否和在何种程度上进入主体的审美视野,成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180 美學總論]]

於 2023年3月25日 (六) 10:53 的最新修訂

審美主客體
圖片來自騰訊新聞

審美主客體是人是審美的主體,客觀存在的事物總稱為審美對象,也稱審美客體。凡是客觀上與人構成一定審美關係,能夠引起人的審美感受的為客體。山水自然景觀就是重要的客體之一。主體與客體是一種相對的關係,表現為相互依存。美與美感有統一性關係,也會發生錯位甚至顛倒,美的事物因為沒有審美主體便不成為審美對象;或者相反,如某一不美甚至丑的東西反而在一個特定的主體那裡被認為是美的。

詞語釋義

審美的客體是藝術作品,審美客體又稱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對應,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觀對象,審美客體是客觀存在的,具有滿足主體所需要的審美價值。

在審美活動過程中,一切被審美主體審視感知、體驗的,具有審美屬性的自然、社會、藝術作品、科學現象等都可成為審美客體。在哲學意義上,它是審美活動這一矛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方。[1]

審美主體是在社會實踐特別是審美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人。審美主體是與審美客體相關相對的美學範疇。離開審美客體就無所謂審美主體,同樣沒有審美主體也就不存在審美客體。審美主體具有社會主體和個人主體的兩種含義,但一般來說通常是指個人主體,即人類個體或個體人。當然,個體人並不都是審美主體,只有當他具有一定審美能力並從事審美實踐活動,才能成為審美主體。[2]

審美活動離不開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在美學史上對審美的研究多有偏頗,有的誇大了主體的作用,認為審美客體是從審美主體的心靈中產生的;有的則抹殺了主體的能動作用和存在價值。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揭示出審美主體的科學屬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最初的人類是不具有主體性的,當人在不斷的社會勞動實踐中逐步認識並掌握了客觀對象的規律性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自身,產生了與動物根本不同的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性。在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進程中,主體在對對象的直觀中意識到自己的本質力量,從而獲得情感的愉悅,這時審美主體才真正形成。

美感要以客觀對象的存在為前提,同時又與審美主體的自身條件密切相關。對審美主體來說,如果沒有可感的客觀事物作為欣賞對象,主體的感受、體驗就會失去依據。另一方面,審美主體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只有當主體具有敏感的感知能力,能對客體對象的審美特質作出特殊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意象生成和形象創造能力,這樣的主體才能成為審美主體。隨着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主體的審美能力也在不斷增進。一方面,各種審美客體培養和提高着主體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主體不斷提高的審美能力又促進着審美客體的拓展和豐富。因為主體審美能力的高低,決定着客體能否和在何種程度上進入主體的審美視野,成為審美客體。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動的辯證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