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实验核物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实验核物理》,有关实验核物理的基本著作。埃·塞格雷主编。约翰·威利父子公司和卡普曼—霍尔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伦敦出版,共3卷,前2卷出版于1953年。第3卷于1959年问世,随之相应于2年后被译成俄文。

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12部分,埃·塞格雷撰写了前言和第8部分,其余各部分别由相应领域的11位学者写成。第1卷包括5部分,正文共766页。第1部分介绍了进行粒子探测的基本原理、使用的电子设备以及各种计数管、探测器和云室的典型结构与应用方法等。第2部分描述了重粒子、β射线和γ射线穿越物质的过程及所引起的各种效应。第3部分讨论了核矩和核统计学,其中包括核与原子场及分子场的相互作用,测量核矩及进行核统计的实验方法,最后讨论了一些测量结果。第4部分介绍了二体问题及核结构,同时也简要叙述了三体、四体以及与重于氦的一些与核有关的问题。第5部分讨论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和聚焦,同位素的相对浓度以及同位素重量的测量。第2卷包括第6、7部分,共586页。第6部分首先介绍了守恒定律、核反应产额和截面的概念及测量、核模型、核能级宽度以及核反应进程等,然后介绍了核反应的复合核模型和色散理论及其应用范围,讨论了共振核反应、非共振区内的核反应、氘核反应、核反应中的辐射过程、裂变反应以及高能核反应等。第7部分主要讨论中子的特性、中子的探测方法、中子与原子核及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热中子的相干散射等。第3卷包括第8—12部分,正文共802页。第8部分讨论了放射性衰变,介绍了连续衰变理论、核衰变的统计性以及衰变常数的测量。第9—11部分分别讨论了α放射性、γ射线和β射线。系统地描述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和衰变机制以及能量和能级寿命等的测量方法。第12部分简要介绍了当时已有的各主要类型加速器的结构、性能和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全面,结构合理、理论与实验的叙述紧密结合,各个部分自成体系,便于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学习、查阅。书内列出的大量数据和文献,为希望作深入研究的人提供了方便。本书出版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实验核物理工作者经常查阅的最重要的参考书。直到今天,书中叙述的基本概念、探测原理、实验方法甚至某些实验设备,仍在给定领域内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作者简介

埃·塞格雷(Emilio Segre,1905— ),美籍意大利人,1928年毕业于罗马大学。早年从事X射线和原子光谱的研究,在禁戒谱线、二次塞曼效应及分子射线等研究中的成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30年代初,与费米共同从事以中子轰击物质的研究,3年内发现了约40种新放射性物质。1934年,在用中子轰击铀的实验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同年秋,发现了慢中子效应。1937年,与佩里埃合作,用伯克利的回旋加速器发现了第1个人工放射性元素锝。1938年移居美国,任加州大学副研究员。1941年,与西博格等人成功地制备了同位素钚,1943—1946年期间,在奥本海默领导的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在制造原子弹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加入美国籍,同年成为物理学教授。1946年重返加州大学任教并开始从事对反物质的研究,1955年与张伯伦等人成功地证明了反质子的存在,解决了物理界近30年悬而未决的难题。为此,两人共享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和哲学学会的会员。主要著作有《从X射线到夸克》及《核与粒子》等。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1]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2]

视频

实验核物理 相关视频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陈佳洱朗读《我的信念》
原子弹和氢弹有什么不同?核弹爆炸蕴含着哪些核物理科学?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
  2.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