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在世界各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可以说除去信用货币、纸币金属货币,其他担任过货币角色的各种商品,都可以称之为 "实物货币"。[1] 如众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像农具、牛羊、石器、贝壳、棉花、粮食等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充当过货币。这些商品因其自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特定的时期和区域为人们所共同认定而成为货币,它们都是实物货币。实物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其局限性日益明显。

实物货币

这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实物货币自身的物理性能很不稳定,不易保管和计量; 另一方面是由于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就对充当交换媒介物的货币产生了新的要求,实物货币价值小数量大,无法担任理想的交换媒介,难以满足交换的需要。

而金属货币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体积小、价值量大,易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实物货币逐渐地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实物货币 [2]

应用 商品交换

相关 货币

领域 金融

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其价值与其作为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表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在中国,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牲畜、龟背、农具等实物货币。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衰落期,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是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在世界商品发展的历史上,牲畜(牛,羊和狗等等),贝壳和动物的牙齿及兽角,毛皮,盐巴,特殊的石块,金属都曾经先后充当过这种"中间人"即货币的角色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