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宋江阵

宋江阵是一种结合古中国武术和艺术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现于初,相传是南少林五祖拳祖师蔡玉明(名谦,以字行)所创,由一些爱好武术者在庙会广场表演各种武术招式。表演时人数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为主,甚至百馀人,但以一百零八人为大忌。以前民间传说地方上有乱事,以宋江阵武师可以执干戈以卫社稷。

目录

历史

历来关于宋江阵的源流,众说纷纭,有各种的说法。

根据〈宋史、侯蒙列传〉中所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军官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身赎’。”

历史上的确是有宋江这号人物。又是其被塑造成为梁山泊中的龙头老大,带领梁山一零八条好汉的种种事迹情节,却是经过不少作家的附会传抄而形成的。由于末到朝、初之际,官府对人民的压榨欺压压迫,使得水浒人物所标榜的“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口号,深为百姓所认同。人们引颈期盼这些英雄好汉能够除暴安良,伸张正义。于是将其众神话为“天兵神将”,或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化身,或是“一零八蛇神”的转生等。赋予其宗教地位,具有驱魔除邪、保卫人们的法力,“宋江阵”也就因此成为乡里武馆训练仿效的地方武阵。

发展

台湾庙宇香火鼎盛,宋江阵大都流传于嘉南平原以南的农村,并以台南市高雄市最多,早期属于农闲时期农村子弟学习武艺的活动,日治时代,因高压统治,取而代之成为宗教活动酬神娱人的武术表演性阵头。国府来台后在戒严时代发展空间受到限制,[1]宋江阵通常附著于寺庙,成为神佛驾前的艺阵,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市内门区宋江阵,内门区内有“内门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动民俗江阵古老文化的传承不遗馀力,有一百四十馀年历史;台南市则集中于安南区安定区七股区西港区佳里区麻豆区学甲区等约20馀阵,其中于西港香的庙会活动中就超过16阵,并衍伸出宋江四阵,即宋江阵、金狮阵、白鹤阵、五虎平西阵,另外更有此地特殊的脚巾文化。而另一个颇具特色,且有百年历史的宋江阵,则推屏东县东港镇的下头角宋江阵,该宋江阵除了传承完整的宋江阵出阵之阵形外,出阵时所有成员皆谱上宋江阵远古主角的脸谱与穿著彷远古战服,是该宋江阵的一大特色。虽宋江阵发源于中国,但目前已经佚失;台湾则保留了大量且完整的阵式,目前台湾高雄内门宋江阵指导厦门宋江阵,使宋江阵今得以重现。

阵型

宋江阵的阵形,传系出自小说《水浒传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阵。宋江阵融入金狮、白鹤等瑞兽繁衍出“金狮阵”及“白鹤阵”,三者合称为“宋江三阵”。

操演

  • 拜旗
是指由36将分列两行,由执旗、斧者率领,所有的兵器高举晃动、敲击出声,阵员高音呐喊,以壮声势。旗、斧以连续三次的“左青龙、右白虎、踏中宫”动作行礼,这个礼仪通常是用来参拜神明、接驾接阵或者迎接贵宾。
  • 发彩
  • 抛箍
  • 采旗作号
  • 插角跳内外箍
  • 龙卷水
  • 穿中心
  • 个人武套
  • 倒离圈
  • 蜈蚣阵
  • 蜘蛛结网
  • 扛对
  • 白鹤阵
  • 空手连环
  • 八卦阵

参考

  • 后壁顶长社区 出版宋江阵新书 让技艺不失传-〔长短树打面宋江艺阵志〕,新书发表会-联合报-2013.11.24

外部链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