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宋云彬 | |
---|---|
宋云彬 | |
出生 |
1897年08月16日 中国浙江省海宁市 |
逝世 | 1979年4月17日 | (81岁)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宋云彬(1897-1979),著名文史学者、杂文家、民主人士,浙江海宁人。曾用笔名宋佩韦。1924年加入过中共,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编纂股长,"四一二"事变后任武汉《民国日报》编辑,兼国民政府劳动部秘书,"七一五"事变后遭到通缉。30年代任开明书店编辑,主持编辑校订大型辞书《辞通》,主编过《中学生》杂志。抗战期间在桂林参与创办文化供应社,编辑《野草》杂志。抗战胜利后到重庆主编民盟刊物《民主生活》。1949年到北京,参加教科书编审工作。1952年回浙江任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1957年被打成右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宋云彬
别名: 宋佩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 1897.8.16
逝世日期: 1979.4.17
职业: 文史学者、杂文家
代表作品
个人简介
笔名宋佩韦、无我,浙江海宁硖石人。民盟成员。
人物生平
1912年入杭州中学。五四运动后,接受新思想,倾向革命。1921年11月起,在杭州先后任《杭州报》、《浙江民报》、《新浙江报》编辑、主笔。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国共合作,云彬于1925年回乡参与筹组国民党海宁县党部,任执行委员。12月间,又参与筹组在硖石东山召开国民党浙江省各县市党部联席会议(简称"东山会议"),在全国最早通电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西山会议"。1926年春,任上海国民通讯社社长。秋,到广州黄埔军官学校,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编纂股长,编辑《黄埔日报》。1927年春,任武汉《民国日报》编辑,兼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和茅盾一起逃离武汉。后潜居上海,为商务印书馆点校古籍。从此与党失去联系。1928年冬,任开明书店编辑,负责整理校订朱起凤的《辞通》。后主编《国文讲义》与《中学生杂志》。1936年在上海参加救国会。
1937年抗战爆发,先回家乡避难,曾热情支持当地青年吴梅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后到武汉参加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武汉沦陷后,在桂林文化供应社工作,后与夏衍等编辑《野草》杂志,并在桂林师范学院任教。1945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任重庆进修出版社编辑,同时主编民盟《民主生活》周刊。1947年赴香港,任文化供应社总编辑,并主编《文汇报》的《青年周刊》,又在达德学院任教。同时为上海书店编写南洋华侨中学的语文教科书。1949年春,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委员。建国后任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副总编辑。1951年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文史馆馆长、体委主任以及省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次年,调北京任中华书局编辑,参与点校《二十四史》。并在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任教。1979年2月错划右派得到改正,同年4月逝世。宋云彬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一、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193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以研究史学著称。
社会评价
早年只读过两年中学,一贯勤奋自学,在长期编辑工作中深入钻研,终成名家。他的许多著作深入浅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被称为"大专家写的普及读物"。
个人作品
作品主要有《东汉之宗教》(再版时更名为《东汉宗教史》)、《王守仁与阳明理学》、《中国近百年史》、《中国文学史简编》、《明文学史》、《玄武门之变》、《康有为》、《玄奘》、《鲁迅语录》,译注《项羽》、《刘邦》,另有《水浒》(节本)以及《宋云彬杂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