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重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重诲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


安重诲(?-931年),河东应州(今山西应县)人[1],沙陀族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其父安福迁,事晋王李克用为将[2]

生平简介

魏州发生兵变

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后唐大太保李嗣源军中,因骁勇善战,为人明敏谨恪,才识过人而逐渐得到李嗣源的赏识。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

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3]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发生兵变,庄宗李存勗命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去平叛。李嗣源兵至魏州,反而利用兵变力量,与魏州士兵联合南下。李

存勗为部下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安重诲因拥戴之功,益重受用,被任命为左领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一带)节度使,升侍中及中书令。安重诲深得明宗信任,他自已也以佐命功臣

自居。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朝中之事,无论大小,事必躬亲,连李嗣源左右很亲近的人也不放在眼里。一次,殿前展真官马延触犯了他,他将马延斩于马前,然后

才奏告明宗。他与宰相任圜争权,逼任辞职,又伪造明宗诏旨,杀任圜而后奏,其跋扈如此。   

用人唯亲,行贿受赂

枢密使每天要接到各地很多的书信和奏折。安重诲不晓文义,对很多奏折读都读不下来。但是,他有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安重诲把他的弟弟安插在郑州当州

牧,两个儿子也都安置到重要岗位上。他用人唯亲,行贿受赂。

安重诲的这些行为,当然引起了李嗣源的猜忌和疑虑。不久,安重诲的政敌又给他散布了这样的流言:听说有人给安重诲相过面,说他“贵而不言这话传到李嗣源耳朵

里,真是危言耸听。从此,李嗣源对安重诲存下了戒心。有一次,李嗣源单刀直入地安重诲:“听说你收买心腹,私自招兵,想到淮南去作战,有这回事吗?”安重诲听

了这话真是诚惶诚恐,他极力向李嗣源表白,可是已经晚了。安重诲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便再三请求罢职,李嗣源不从。后来,安重诲在处理明宗养子李从珂的问题

上与明宗发生了意见分歧。他主张要杀掉李从珂,明宗不允,遂与明宗产生了隔阂。

[4]

董璋起兵反叛

明宗天成五年,董璋起兵反叛,因为他所占据的蜀地地势险要,道路曲折,后唐派兵征讨却粮草不济。明宗对此非常焦急,对安重诲说:“事势如此,吾当自行。”安重

诲连忙请命,由自己去督促粮草。安重诲为了不辱君命,每日行程数百里,地方官吏不敢怠慢,更加紧催促百姓运粮。粮食运至东川后,常常一石米只剩下一斗,服役的

人倒毙于沿途的数不胜数。

安重海到了凤翔(今甘肃东部)后和风翔节度使朱弘昭说自己前些时候被诬告的事,说自己差点被害死,全赖主上圣明,才保住身家性命。重海前脚刚走,朱弘昭就派

人急驰入京,告“重海怨望,不可令主行营,恐其生事”。朱弘昭的这一席话,一下子就把李嗣源打动了。正巧又赶上宣徽使孟汉琼从征蜀的军营回来,讲述了路上人民

的惊恐和苦难,攻击安重海的“过恶”。于是,马上下令,叫安重诲撤军。安重诲接到命令,火速撤军。走到半道,突然又接到李嗣源的命令,叫他到河中就任。

上书告老

安重诲知道大势已去,便上书告老,明宗让他以太子太师的官衔退休,并派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派药彦稠率兵到河中郡监视他。这个命令刚下,安重诲在京中做侍

卫的两个儿子就私自跑回家,去看望他。安重诲知道这足以致罪,忍痛将两个儿子送回京师治罪。走到陕州时,他的两个儿子被逮入狱,他才回到河中。明宗又加派[[翟

光业]]到河中监视安重海,派一个宦官去安重海家探视。安重海一向同宦官交好。所以明宗派的宦官一到他家,便哭著向他报信说:“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兵

至矣。”安重诲自知必死,叹道:“吾死未塞责,邀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

被乱棒打死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五月丁,翻光业至河中,会同李从璋以重兵围住安重海的府第。安重海见李、翟二人入府对自己下拜,但赶紧降身回拜,谁知李从璋挥杖就击中他

的头部。安重海的妻子大惊,跑过来抱起他躲避,并同李从璋:“令公死未晚,为什么这么仓猝?”李从璋并不答话,又抡杖向她击来。安重海就这样被李从璋打死。安

重海死后,李从璋搜查他家,家财不过几干缪。安重海比起郭崇韬来,还算幸运,他只有两个儿子被杀,其馀子孙都幸免于难。安重海虽然一心为国,又为官清廉,但实

在太无能,行事常留下弊端,又曾杀害任园,所以虽死于冤枉,竟没有人怜悯他。

[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