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贫乐道-孔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贫乐道-孔子,历史人物故事。[1]

故事内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发现弟子原宪很会理财,就让他做了学馆里的总管。有一年春节,原宪准备回去和家人一团一聚,孔子见原宪平日十分辛苦,决定给他一些小米带回家过年,原宪却坚辞不要。


孔子说:“不要推辞了,如果你家用不完,就送给你家乡的穷人吧。”


这样,原宪才接受了孔子赠给的小米。


原宪学习刻苦勤奋,孔子的许多思想都被他全盘接受。最后因为孔子的一句话,决定了他终生安贫乐道、矢志不移的取向。


那是一次师生间的闲谈。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


孔子告诉他:“你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领俸米;如果国家政治黑暗,就要躲开不干。”


原宪把孔子的话铭记于心。孔子死后,他才三十岁,正是一精一力旺盛、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他看到四方各国都是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形势,找不到一处清明的做官一场所,于是隐居到卫国的草泽之中,过着自食其力、孤灯苦读的清贫生活。


十几年后,子贡做了卫国国相。当他打听到同学原宪的住处后,便乘坐豪华的马车,率领大队人马,来到草泽之野。子贡见无路可行,就派随从军士砍伐荆棘,清除地面的草藤污泥,铺设出一条宽阔的道路。然后,子贡乘车,前呼后拥地来到原宪的茅舍。


子贡下了车,趾高气扬地嚷道:“屋里有人吗?”


原宪手捧书本,衣衫破烂、鞋帽不整地从低矮的茅屋里钻出来,双目无神地盯着子贡。


子贡见状,讥笑着说:“老同学不认识我了吗?看你老先生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病呀?”


原宪说:“我先前听咱老师说,没有多余的财富是贫穷;学习了仁义道德而不仁义的人才是病态。我原宪虽然贫穷,但乐于孔子之道。因此不是我病了,而是你病了吧。”


子贡见原宪连讽带刺,十分恼怒,便把准备送给原宪的物品统统丢进沼泽,扭头就走。从此,再也不向别人谈起此事。


大视角


不因困厄而弃道德,不因喧嚣而慕富贵,不因穷达而失气节,其心其身必定恬然自得。却见多少生命,陷身于灾难一性一的诱一惑里,最终欲自拔而不能。


参考资料 

  1. 安贫乐道 儿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