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安吉白茶 |
中文学名:安吉白茶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种:茶叶 目:杜鹃花目Ericales |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200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基本内容
- 亚 种:安吉白茶
-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种:茶叶
- 中文学名:安吉白茶
- 科:山茶科Theaceae
- 亚 纲: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 分布区域:安吉县
-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界:植物界
- 属:茶属Camellia L.
- 目:杜鹃花目Ericales
- 功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物种起源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1982年,浙江农业资源普查时,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后育成“白叶一号”品种[2]。当时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刘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
至1996年已发展到1000亩,可以采制的只有200亩,年产干茶不足千斤。
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为6.19%—6.92%,茶多酚10.7%,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届斗茶会上以“玉凤”茶名获99分的最高分,次年又获99.3分,1991年再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
形态特征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安吉白茶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生长习性
安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全县年降雨量2003.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2.5小时,年平均气温17.0℃。安吉县境内天目山脉自西南入境,分东西两支环抱县境两侧,呈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的“畚箕形”的辐聚状盆地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适宜种植茶树。
主要价值
截至2017年,安吉县白茶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总产量1860吨,总产值24.74亿元,带动种植户达15800余户,产业链从业人员19.8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植物文化
产品荣誉
200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9年11月15日,安吉白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7月20日,安吉白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安吉白茶原产地域范围以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安吉白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区的请示》[安政文(2003)50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浙江省安吉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安吉白茶的生产加工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技术要求条件:采自“白叶一号”茶树的鲜叶;采摘期应在春季;采用摊青、杀青、理条搓条、摊凉、初烘、焙干、整理等主要加工方法;茶叶含水量不高于5%;茶叶游离氨基酸总量不低于5%。
安吉白茶具体的生产加工环境和技术指标要求等,应以安吉白茶国家标准为准。
专用标志使用
在安吉白茶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需要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的,应向本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后,方可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