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东·韦伯恩」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2: 行 2: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安东·韦伯恩
 
| 姓名    = 安东·韦伯恩
| 圖像    = [[File: 微博 恩.jpg|无框|居中|缩略图|cente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26/01756d64070c4738a2c9b3eb89a3ee37.jpeghttp://www.sohu.com/a/219150432_665589原图链接]]]
+
| 圖像    = [[File: 安东·韦伯 恩.jpg|缩略图|center|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8068656241&di=a7000cdb0f0dea4b88f8f9fb3d925d32&imgtype=0&src=http%3A%2F%2Fi3.qulishi.com%2Fstatic%2F2019%2F9%2F5c428a4285779.png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1/316237.html 来自趣历史技术]]]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883|12|03}} <!-- 逝世用: {{Birth date|1945|09|15}} -->
出生 日期 = 1883 年12月3 -1945年9月15
+
逝世 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45|09|15|1883|12|03}} <!-- 死亡 期在前, 出生 期在后 -->
 
| 國籍    =奥地利  
 
| 國籍    =奥地利  
| 别名    =魏本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
+
| 别名    =魏本</br>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
 
| 職業    = 作曲家
 
| 職業    = 作曲家
 
| 知名原因 = 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知名原因 = 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知名作品 =  
+
| 知名作品 = 《交响曲》</br> 《钢琴变奏曲》</br> 《三首宗教民歌》
  
 
}}
 
}}
  
=='''安东·韦伯恩''' ==
+
'''安东 ·弗雷德里克·威廉·冯 ·韦伯恩''' ('''德语: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又译[[魏本]],[[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 韦伯恩 (德语: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 年12月3日 -1945年9月15日 ,又译魏本, 奥地利 作曲家 ,第二维也纳乐派 代表人物之 一。
+
[[ 韦伯恩]]1883 年12月3日 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1904年起师从于勋伯格,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新维也纳乐派(或称第二维也纳乐派 。纳粹占领 奥地利 期间 因受纳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 第二维也纳乐派 的音乐),不得不过隐居生活。1945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灯火管制时于户外吸烟,被 美国士兵误杀,该士兵在战后因懊悔而酗酒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28/ic4s8cemkp.html 安东·韦伯恩  ], 名人简历 </ref>
  
''' 韦伯恩'''1883年12月3日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1904年起师从于勋伯格,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新维也纳乐派(或称第二维也纳乐派)。纳粹占领奥地利期间,因受纳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维也纳乐派的音乐),不得不过隐居生活。1945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灯火管制时于户外吸烟,被一美国士兵误杀,该士兵在战后因懊悔而酗酒。
+
== 视频 ==
 +
安东·冯· 韦伯恩 作品精选
 +
{{#ev:youku|XMjQwNjA2MDk0MA|alignment=left}}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行 27: 行 28:
 
| 外文名|| 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 || 逝世日期 || 1945年9月15日
 
| 外文名|| 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 || 逝世日期 || 1945年9月15日
 
|-
 
|-
| 别    名 || 魏本,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 示例 || 示例
+
| 别    名 || 魏本,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 - || -
 
|-
 
|-
 
| 国    籍 || 奥地利 || 职    业 || 作曲家
 
| 国    籍 || 奥地利 || 职    业 || 作曲家
行 34: 行 35:
 
|}
 
|}
  
 +
[[安东韦伯恩]]('''Anton von Webem''',1883—1945)生于维也纳。与[[贝尔格]]一样,也是在1904-1910年成为[[勋伯格]]的私人学生的。他原来的作品是有调性的,保留下来的可 能只有一首纳白萨卡利亚》(Op.1)。1908年开始,跟随[[勋伯格]]采用无调性语言[如[[《六首管弦乐曲》]](Op.6,1910)、[[《五首管弦乐曲》]] (Op.10,1913)、弦乐四重奏[[《六首小品》]]等],从此,再没写过有调性的作品。1924年起,采用十二音技术写作[[《三首宗教民歌》]] (Op.17)。从此,所写的作品都是十二音的[如[[《交响曲》]](0p.21,1928)、[[《钢琴变奏曲》]](Op.27,1936)等]。
  
安东韦伯恩资料简介- 韦伯恩的作品及生平故事经历贡献
+
 纳粹统治时期,他的音乐被禁止出版和演出。为维持生活,他只好到出版社当校对员。[[ 韦伯恩]] 在世时默默无闻:1945年[[ 德国]] 投降不久,一天,他在屋外散步,可能由于语言的障碍和误会,被[[ 美国]] 哨兵一枪打死。
 
 
'''安东韦伯恩'''(Anton von Webem,1883—1945)生于维也纳。与贝尔格一样,也是在1904-1910年成为勋伯格的私人学生的。他原来的作品是有调性的,保留下来的可 能只有一首纳白萨卡利亚》(Op.1)。1908年开始,跟随勋伯格采用无调性语言[如[[《六首管弦乐曲》]](Op.6,1910)、[[《五首管弦乐曲》]] (Op.10,1913)、弦乐四重奏[[《六首小品》]]等],从此,再没写过有调性的作品。1924年起,采用十二音技术写作[[《三首宗教民歌》]] (Op.17)。从此,所写的作品都是十二音的[如[[《交响曲》]](0p.21,1928)、[[《钢琴变奏曲》]](Op.27,1936)等]。
 
 
 
 纳粹统治时期,他的音乐被禁止出版和演出。为维持生活,他只好到出版社当校对员。韦伯恩在世时默默无闻:1945年德国投降不久,一天,他在屋外散步,可能由于语言的障碍和误会,被美国哨兵一枪打死
 
 
 
韦伯恩的作品不多,共31首(17首声乐曲和14首器乐曲);死后,被录制成四张慢转唱片。他的音乐十分简练,以发展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而著称。
 
 
 
'''人物简介'''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德语: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又译魏本,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
[[韦伯恩]]的作品不多,共31首(17首声乐曲和14首器乐曲);死后,被录制成四张慢转唱片。他的音乐十分简练,以发展了一种高度浓缩的、格言式的音乐语言而著称。
  
''' 创作影响'''
+
== 创作影响==
  
 第一阶段,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风格受古斯塔夫·马勒等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主要作品Op.1帕萨卡里亚舞曲。
+
 第一阶段,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风格受[[ 古斯塔夫·马勒]] 等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影响,主要作品Op.1帕萨卡里亚舞曲。
  
 
 第二阶段,自由无调性音乐:在其老师勋伯格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无调式音乐,作品的规模越来越小,在配器上简洁的不能再简洁,同时韦伯恩的创作开始使用音色序列法,即音色组合在不停地变换中,一个音色组合一般只持续1、2秒。主要作品Op.21交响曲。
 
 第二阶段,自由无调性音乐:在其老师勋伯格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无调式音乐,作品的规模越来越小,在配器上简洁的不能再简洁,同时韦伯恩的创作开始使用音色序列法,即音色组合在不停地变换中,一个音色组合一般只持续1、2秒。主要作品Op.21交响曲。
行 56: 行 49:
 
 第三阶段,十二音音乐:这一时期韦伯恩除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外,还进行了点描主义音乐的尝试,Op.27钢琴变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第三阶段,十二音音乐:这一时期韦伯恩除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外,还进行了点描主义音乐的尝试,Op.27钢琴变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伯恩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的许多尝试被后来的作曲家进一步发展,音色序列法被法国作曲家兼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发展为整体序列主义音乐;点描主义音乐首次将无声视为一种音响与有声取得相同的地位,极大的启发了约翰·凯奇、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作曲家。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伯恩的影响越来越大。他的许多尝试被后来的作曲家进一步发展,音色序列法被法国作曲家兼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发展为整体序列主义音乐;点描主义音乐首次将无声视为一种音响与有声取得相同的地位,极大的启发了[[ 约翰·凯奇]] [[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等作曲家。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category:作曲家]]
 +
[[Category:奧地利人]]

於 2021年4月23日 (五) 18:48 的最新修訂

安東·韋伯恩
出生 (1883-12-03) 1883年12月3日(140歲)
逝世 1945年9月15日(1945-09-15)(61歲)
國籍 奧地利
別名 魏本
安東·弗雷德里克·威廉·馮·韋伯恩
職業 作曲家
知名於 第二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知名作品 《交響曲》
《鋼琴變奏曲》
《三首宗教民歌》

安東·弗雷德里克·威廉·馮·韋伯恩德語: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1883年12月3日-1945年9月15日),又譯魏本奧地利作曲家,第二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韋伯恩1883年12月3日出生於維也納,1902年入維也納大學學習音樂學,1904年起師從於勛伯格,與勛伯格、貝爾格組成新維也納樂派(或稱第二維也納樂派)。納粹占領奧地利期間,因受納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維也納樂派的音樂),不得不過隱居生活。1945年前往薩爾茨堡看望女兒、女婿,在宵禁、燈火管制時於戶外吸煙,被一美國士兵誤殺,該士兵在戰後因懊悔而酗酒。[1]

視頻

安東·馮·韋伯恩作品精選

基本情況

中文名 安東·韋伯恩 出生日期 1883年12月3日
外文名 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 逝世日期 1945年9月15日
別 名 魏本,安東·弗雷德里克·威廉·馮·韋伯恩 - -
國 籍 奧地利 職 業 作曲家
出生地 維也納 主要成就 第二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安東韋伯恩(Anton von Webem,1883—1945)生於維也納。與貝爾格一樣,也是在1904-1910年成為勛伯格的私人學生的。他原來的作品是有調性的,保留下來的可 能只有一首納白薩卡利亞》(Op.1)。1908年開始,跟隨勛伯格採用無調性語言[如《六首管弦樂曲》(Op.6,1910)、《五首管弦樂曲》 (Op.10,1913)、弦樂四重奏《六首小品》等],從此,再沒寫過有調性的作品。1924年起,採用十二音技術寫作《三首宗教民歌》 (Op.17)。從此,所寫的作品都是十二音的[如《交響曲》(0p.21,1928)、《鋼琴變奏曲》(Op.27,1936)等]。

納粹統治時期,他的音樂被禁止出版和演出。為維持生活,他只好到出版社當校對員。韋伯恩在世時默默無聞:1945年德國投降不久,一天,他在屋外散步,可能由於語言的障礙和誤會,被美國哨兵一槍打死。

韋伯恩的作品不多,共31首(17首聲樂曲和14首器樂曲);死後,被錄製成四張慢轉唱片。他的音樂十分簡練,以發展了一種高度濃縮的、格言式的音樂語言而著稱。

創作影響

第一階段,晚期浪漫主義音樂:創作風格受古斯塔夫·馬勒等晚期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影響,主要作品Op.1帕薩卡里亞舞曲。

第二階段,自由無調性音樂:在其老師勛伯格的影響下創作了大量無調式音樂,作品的規模越來越小,在配器上簡潔的不能再簡潔,同時韋伯恩的創作開始使用音色序列法,即音色組合在不停地變換中,一個音色組合一般只持續1、2秒。主要作品Op.21交響曲。

第三階段,十二音音樂:這一時期韋伯恩除使用十二音作曲技法創作外,還進行了點描主義音樂的嘗試,Op.27鋼琴變奏曲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韋伯恩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許多嘗試被後來的作曲家進一步發展,音色序列法被法國作曲家兼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發展為整體序列主義音樂;點描主義音樂首次將無聲視為一種音響與有聲取得相同的地位,極大的啟發了約翰·凱奇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等作曲家。

參考資料

  1. 安東·韋伯恩  , 名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