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桂花(王滿堂)
作品欣賞
守望桂花
突然涼爽下來的天氣,讓我有些欣喜,不知是被炎夏之高溫烤怕了,還是人本來就嚮往四季如春的溫煦。只是,隨着氣溫的突降,感到身心鬆弛的同時,人卻變得慵懶、懈怠了起來。
無聊之極,走進我久違了的頂上花園,剛剛推開門,迎面撲來一陣陣濃淡相宜的清香。順眼望去,只見往年要到農曆八月才開花的銀桂,竟然在七月末便提前開放了!那團團簇簇聚集在枝幹葉柄上的乳白色小花,正紛紛攘攘地開放着,徐徐地灑着它們生命的清馨——真是應了哲人之說:花兒不因人是否光顧、光臨,照樣芬芳!
儘管人的感知並不能左右或影響花兒的「本質」,但我的走近,卻于欣喜中多少得到「這一個我」的些許感覺和感知……
宋人吳潛《滿江紅》詞曰:「數本菊,香能勁;數朵桂,香尤勝……」讀詞賞花,更覺其概括是多麼的精當肯綮!
據說,凡間是沒有桂花的,月宮裡的吳剛為了獎勵一個叫仙娘的寡婦兩次救他的善舉,並讓仙娘在人間率先釀造桂花酒,才悄悄給了人間桂樹的種子。人間也才有了桂花的種植、繁衍……古老的傳說雖然有些虛幻離奇,但傳說畢竟是對美與善的高揚啊。
古人的「折桂」一詞,又是對月宮桂樹的景仰和形象化的「高攀」了。想那些飛黃騰達之人,考取功名就等同於月宮折桂一樣,既艱難又漫遠;既辛苦又顯著。寒窗數載,終於攀援於理想之境,此中滋味,誰人解得開?
「吳剛砍桂樹」的故事,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了的。據說,月中那棵桂樹,一直瘋長不已,玉帝非常擔憂,恐桂樹撐破天庭,危及天宮之安危。於是,指派那個犯了錯的神仙——吳剛去砍斫——當然也是一種懲戒。沒曾想,那桂樹卻隨砍隨愈。於是,吳剛只有不停地揮斧,不停地揮斧……一年到頭,唯中秋一天可以歇息。那麼,當中秋來臨這日,吳剛短暫歇息於桂樹下,欣賞着人間的團圓、團聚,反問自己的寂寞和終年不休的勞作,又會生出幾多感慨來呢?他對人間的繁華與溫情恐怕羨煞吧!
桂樹之於月宮,高高在上。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將桂花的清馨比作「天香」。古人詩曰:「月中有丹桂,自古發天香」。即謂天香,普通花草之香又怎可以望其項背?
李商隱有詩云:「昨夜西地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涼露滿」,才有桂花香。可見,桂花開放的季節和來自「月中」之桂的馨香是多麼讓詩人慨嘆!稍微惋惜的,恐怕就是桂花花期的短暫吧!
不過,桂花樹終年青翠,屬於觀葉享香型植物。蘇東坡的佛門好友僧仲殊讚美道:「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紅為丹桂,黃為金桂,白為銀桂……」我家栽種的是一株銀桂,花小無妍,米粒大小的四小瓣,肉嫩嫩小手一樣叉丫着,乳白,花蕊像兩顆小臼齒一般質感,沁黃到幾近於無。然而,其香卻是那般的高雅恬靜,在秋天萬物凋零中,以馨香輕拂沉寂,漾出一波又一波的熱鬧和興奮,人之遇見,豈無同感?
桂花先於菊開,卻沒有菊花的碩大多姿,但其香遠益清;它遜於梅形,沒有梅花的暗香盈袖,卻濃濃淡淡地將甜香清芬遠遠近近地自如揮灑。它獨自默默地愛憐並珍惜着初秋的清涼,八月的肅殺,靜悄悄地守望自己有限的花期,企圖帶給人心靈一抹溫馨的陽光……
我靠近,靠近並俯身於這些弱小纖麗的精靈,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突然有些迷醉了起來。
桂花因其素潔高雅,香味恆久,因此從桂花中提取的香精製成的香水也就相當的高雅恬靜。記得,曾經在某一個清晨,與一雅致女子擦肩,從她身上飄逸出的那金桂的淡淡馨香,在晨光和清新的空氣中彌散出一路的清馨和淡雅,逐漸消散於身後幽巷的闃寂中——恍若戴望舒那撐着油紙傘的姑娘……
聞香識人,我不竟回身凝眸於女子的背影,仿佛覺得,那身形,配以素潔的衣着,與眼前這乳白色的、沁香輕漾的桂花,是那麼的神似!桂花靜靜悄悄地開放,瀟瀟灑灑地紛紛墜落,也正如那款款而逝的女子,淡雅又幽怨。執著之下,悄悄演繹着秋色漸肅的清高與淡淡的離愁……
我,已經是「雖然揚鞭難奮蹄」的年齡了,桂花對於我只是一種意象的牽絆和理念的打點。倦怠的精神,疲憊愚頓的思維,在碌碌紅塵中勉強守望着眼前的精靈,且短暫沉浸於濃淡相宜的氛圍中,充其量算一名匆匆的看客,儘管潮起潮落,恐將難讓我身隨潮動,心似風舞……
驀然間,朱熹詠金桂詩浮現腦際:「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歲晚」,一點黃尚可?然,自嘲間,南宋那個破金壯志未酬的李綱其《採桑子》爭鳴着:「幽芳不為春光發,直待秋風,直待秋風。香比余花分外濃。步搖金翠人如玉,吹動瓏璁,吹動瓏璁。恰似瑤台月下逢……」
唉,微斯人,吾誰與歸?[1]
作者簡介
王滿堂,四川省宜賓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