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宇文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宇文直(545年-574年),字豆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北周宗室大臣,周文帝宇文泰第六子,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母为文宣皇后叱奴氏。

  • 西魏时期,初封秦郡公。北周建立后,拜大将军,迁卫国公。
  • 保定初年,任雍州牧,升任柱国,转任大司空,出任襄州总管。协助铲除权臣宇文护,升为大司徒。
  • 建德三年(574年),晋封卫王。阴谋反叛,被处死,谥号为剌。 [1]

基本信息

姓名    宇文直  
字号    字豆罗突      
民族    鲜卑      
官职    任柱国、大司空、大司徒  
爵位    卫王 
谥号    剌     
出生地   长安(今陕西西安)
出生时间  545年  
去世时间   574年 
所处时代   北周   
主要成就   协助铲除权臣宇文护 大司徒   

人物生平

从龙皇弟

  • 魏恭帝三年秋,封秦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出镇蒲州,拜大将军,进卫国公,邑万户。
  • 宇文邕与宇文直对抗宇文护,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四,宇文护从同州(今陕西大荔)回长安,向太后朗读《酒诰》,读到一半的时候,宇文邕猛然用玉笏打宇文护的后背,把他打倒;再由宇文直杀之。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王。

参与叛乱

  • 但宇文直却因异母兄宇文宪受到重用而不满,欲取而代之不果,迁怒宇文邕。七月,武帝宇文邕前往云阳(今云阳宫,又名“甘泉宫”。位于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二十七日宇文直在长安举兵攻肃章门。

兵败伏诛

  • 长安留守薛公长孙览见状,逃奔云阳,独留尉迟运紧闭宫门不让宇文直入宫,宇文直下令放火烧门,尉迟运也在门内放火,宇文直见大火无法进入,只得离去,尉迟运趁机奋勇追击,击败其兵。宇文直逃至荆州(今湖北江陵)被擒,免为庶人,囚于别宫,因仍有异志,被诛杀,国除。谥剌,故史称卫剌王。 [2]

族氏来源

姓氏起源

  • 据《周书》记载:(宇文氏)其先为鲜卑君长,有名普回者,“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子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这段文字是说,后来有普回袭任大人,他在打猎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自以为是天授神权,于是号称宇文氏(当地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意即“天子”)。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得姓始祖

  • 魏晋时北方鲜卑族有宇文氏部落,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传至普回大人时,他在出猎时拾得一枚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自以为是天授神权,其族人呼天为“宇”,称君为“文”,于是号称宇文氏,意为“天子”。东晋时,字文氏进据中原,逐渐成为汉族人的姓氏。故宇文氏后人奉普回为宇文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 宇文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从《周书·文帝纪》和《通志·氏族略》两书上考究,可知“宇文”两个字,都是从当时鲜卑语翻译过来的,“宇”是天的意思,“文”是君的意思。南北朝时的中原地区,兵荒马乱,许多外族都想来中原打天下,而原居辽东的宇文氏的始祖,由于无意间获得一块玉玺于河,认为寓意要他们当皇帝,所以,不但把国号改为宇文,甚至连其酋长一家人,也都改姓了宇文。也许真的是“天意”,鲜卑族的这一支族人以宇文为氏之后,果然打出了天下,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北周王朝。宇文氏的得姓,大约大1500以前。发祥地点应该是现在绥远的武川一带。宇文复姓在历史上称帝者共6人,创立北周王朝,立国25年。望族居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后来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3]

参考资料

  1. 《周书·卷十三·列传第五》.国学导航.2013-08-20
  2. 《周书·武帝纪上》:八月辛卯,擒直于荆州,免为庶人。
  3. 宇文氏.典籍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