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宁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宁平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出生 1958年2月
云南省开远县
国籍 中国
母校 凯泽斯劳滕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黄磷尾气催化氧化净化技术

宁平 (1958年2月 - ) 男, 汉族,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与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特聘教授,云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2015年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 ,2012年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9年9月5日,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人物经历

宁平教授与环境治理结缘,始于1978年,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1982年凭借优异成绩从昆明工学院环境工程系毕业并留校;1985年考取环境工程系研究生;1991年10月由原国家教委公派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3月获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化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3月起在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1996年8月回国。 仅用4年时间取得德国化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并进行一年博士后工作;1996年归国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直至今日。

研究方向

污染控制技术

主持国家 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国家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307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53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获省部级奖7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专利18项。发明了还原气氛下工业废气催化氧化净化的方法,建立了低温微氧催化氧化净化工业废气理论体系,研发了相应的净化系列技术;研究了CO、CO2的变压吸附分离的定向控制及其化学活化,开发了CO、CO2专用吸附剂、一碳化工合成气专用催化剂、CO、CO2制甲醇专用催化剂等,以及利用工业废气制备一碳化工产品的成套技术和设备。

学术兼职

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

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国家教育部环境工程教育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

中国化学会理事

中国化学化工高教学会理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环境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环境科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和《天然气化工》等期刊编委

中共云南省委管理和联系专家

主要贡献

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国家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0余篇 ,出版专著、教材14部,获省部级奖7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明了还原气氛下工业废气催化氧化净化的方法,建立了低温微氧催化氧化净化工业废气理论体系,研发了相应的净化系列技术;研究了CO、CO2的变压吸附分离的定向控制及其化学活化,开发了CO、CO2专用吸附剂、一碳化工合成气专用催化剂、CO、CO2制甲醇专用催化剂等,以及利用工业废气制备一碳化工产品的成套技术和设备。

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区域创新奖"。

主要事迹

他扎根边疆教育,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长期为本科生开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多门重点课程,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思维,累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百余名。他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编写《环境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教材7部,带领学院建成人才培养层次齐全、教师队伍完善、专业结构合理的环境学科教学科研体系。他坚持不懈为我国环境学科的发展奉献一己之力,带领团队科研攻关,并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渊博的学识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众多优秀学子投身环境科学事业。

所获荣誉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荣誉[3]

2019年7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2019年9月5日,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享受省部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