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孕災環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孕災環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孕災環境是由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包括土壤和植被)、生物圈和人類社會圈所構成的綜合地球表層環境。但不是這些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體現在地球表層過程中一系列具有耗散特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以及信息與價值流動的過程。

孕災環境的區域差異,決定了致災因子時空分布特徵的背景。

孕災環境的改善,能有效減輕災害。

孕災環境是由自然與社會的許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簡介

基孕災環境的分類

可將孕災環境分為二大類: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又可往下細分,具體為:

自然環境分為:地形、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動植物。

社會環境分為:工礦商貿、各種管線、交通系統、公共場所、人、經濟市場。

評價

現有研究已在地震和極端降水引發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問題上取得了以下認識:(1)山區地震可強烈改變孕災環境,顯著提升震後降水引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放大極端降水-滑坡災害鏈;(2)地震對降水引發滑坡的影響隨着震後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該現象可能受控於氣候因素;(3)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定量研究山區強震和極端天氣氣候二者「遭遇」下的地質災害鏈將面臨更多挑戰。由於觀測案例不足,針對山區地震與極端降水共同導致地質災害的研究仍缺少定量分析,觸發機理也需進一步明確。[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