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孔雀尾(中药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孔雀尾
t01f315b2ac1c6c1c39.jpg
图片来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753514&sid=696808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孔雀尾

汉语拼音:Kǒnɡ Què Wěi
别名:见血生、青旗草、凤尾蕨、细叶野鸡尾、细叶路鸡、地侧柏、小凤尾草、退血草、碎叶金花、小旋鸡尾、矮金花草、痢药、风水草、草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微甘,性凉。归胆、胃经
毒性:无毒《湖南药物志》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生肌
主治: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目赤肿痛,扁桃体炎,咳嗽,黄疸,肠炎,痢疾,肠胃出血,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烧烫伤


孔雀尾,中药名。为铁角蕨科植物华中铁角蕨AspleniumsareliiHook的根茎或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生肌之功效。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目赤肿痛,扁桃体炎,咳嗽,黄疸,肠炎,痢疾,肠胃出血,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烧烫伤。[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孔雀尾

拼音名:Kǒnɡ Què Wěi

别名:凤尾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青旗草、见血生(《广东中医》3(5):26,1958),碎叶金花、退血草、地侧柏、小凤尾草、细金鸡尾、细叶野鸡尾、细叶路鸡(《湖南药物志》),地柏枝(《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

《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铁角蕨科植物华中铁角蕨的全草、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黑色线状披针形或钻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5~10厘米,细弱,绿色;3回羽状复叶,叶片三角状矩圆形,长5~13厘米,宽2.5~5厘米,最宽处在基部,先端渐尖,羽片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裂片线形,有细齿1~2枚;叶草质;两面均无毛,绿色。孢子囊群线形,每裂片上1~2枚;囊群盖同形,膜质。

生境分部

生于山沟中石灰岩上。分布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性味

《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止血。治干咳,黄疸,白浊,肠胃出血,刀伤,疮疡,烫伤。

  • ①《湖南药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白浊,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熬膏或捣汁涂。

复方

  • ①治干咳无痰:孔雀尾一两。水煎服。
  • ②治黄痘:孔雀尾一两,楼梯草一两,茵陈五钱,青蒿五钱,黄栀子五钱,黑豆五钱。水煎服。
  • ③治肠胃出血:孔雀尾根一两。水煎服。
  • ④治疮疡或汤火伤:孔雀尾全草熬膏,外搽或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 ⑤治刀创出血,跌扑破伤:新鲜孔雀尾叶,焙研极细粉末,撒创口上,纱布包好,不须换药。亦可用鲜叶捣取自然汁(加安息香酸适量防腐),以消毒棉花蘸汁贴创口。(《广东中医》3(5):26,1958)[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参考资料

  1. 孔雀尾-中药材库-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孔雀尾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