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子午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子午面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子午面是指经线通过地轴的那个平面。通称子午线平面或经线平面。子午面和赤道平面直交。

即当地的子午线 (经线)平面。天体在周日运动中经过子午面,称上中天和下中天。太阳上中天和下中天的时刻,叫正午和半夜。严格说来,包含铅垂方向并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平面叫天文子午面。包含参考椭球面的法线及其短轴的平面叫大地子午面。

经线

经线,也称子午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子午线命名的由来:某一天体视运动轨迹中,同一子午线上的各点该天体在上中天(午)与下中天(子)出现的时刻相同。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至于东西半球的界线的划分,曾引起过一场国际性纷争,直至1953年格林尼治才选取20°W与160°E两条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km,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同。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经度

经度泛指球面坐标系的纵坐标。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以球面上的点所在辅圈相对于坐标原点所在辅圈的角距离来表示。通常特指地理坐标的经度。为了区分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人们给经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经度(longitude )。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公元1884年,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近郊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即经度零度零分零秒,也称“本初子午线”。在它东面的为东经,共180度;在它西面的为西经,共180度。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的经线是同一条经线。各国公定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同一地区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国际日期变线在遇陆地时略有偏离。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在地图上判读经度时应注意: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

重要的经线:经线曾引起过一场国际性纷争,时至1954年格林尼治才选取20°W与160°E两条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