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媚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媚态

来自 网易网 的图片

媚态汉语词汇。[1]

拼音:mèi tài

释义:1、娇媚姿态。2、谄媚的样子。

媚态一词的原始之意,也显然为一个正面的褒扬之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媚态 [2]

外文名称 Coquetry

拼音 mèi tài

释义 指女子娇羞 妩媚的样子。

词目

媚态

拼音

mèi tài

引证解释

1、娇媚的姿态。

唐 罗虬 《比红儿诗》:"总似 红儿 媚态新,莫论千度笑争春。"

宋 葛立方 《多丽·赏梅》词:"却月幽姿,含章媚态, 姮娥 姑射 下仙乡。"

清·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但观歌舞不精,则其贴近主人之身,而为殢雨尤云之事者,其无娇音媚态可知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婀娜娉婷,别饶媚态,年止十六,梳拢才一月耳。"

2、谄媚的样子。

鲁迅 《朝花夕拾·》:"它不是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他喜欢的就是那位专会在人面前讨好,比你还要媚态的 宋玉 小哥儿啦。"

词汇发展史

原意

如宋词中吴子和之《蝶恋花 春思》,"眼细眉长云拥髻,笑垂罗袖熏沈水。媚态盈盈闲举止,只有江梅、清韵能相比。"就描绘了当时妇女的娇媚之态。古籍中直接使用"媚态"一词的频率并不太高,更多的时候,是使用"娇态"一词,或"娇媚"并用。如唐王维诗,"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宋柳永词,"怎得依前灯下,恣意怜娇态。"

衍变

"媚态",对于正在走向民主化进程的中国民众而言,一见到这个词汇,就会立刻皱起眉头。其实 "媚"起先是个褒词。从"媚"的构词情况来看,"柔媚"、"明媚"、"妩媚"、"秀媚"等等来看,为褒义。只是在社会发展中,"媚"亦有走向反面的时候,"狐媚"、"妖媚"、"献媚"、"谄媚"等等,为贬义。最有名的例证是,唐骆宾王代人写的讨武则天的檄文,"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现代的意义

进入近现代,人们更少使用"媚态"一词的正面含义。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妇女社会地位卑微,"媚"每每会有邀宠取媚之嫌。在妇女解放的潮流之中,女性理当显示和护卫自己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姿态。

然而,"媚"之美、好的本意是不应该被历史消解的。在新时期,一些女性作家就表现了对"媚态"的首肯与宽容。"女人之美,美在天然。天生会飞媚眼的,你得让她尽情飞。"(池莉《不是谈女人》)"水汪汪的眼睛被称为 含有露水的芳草 ,那是处女们眼睛的特征。女性眯着眼睛,似看非看的偷看时,有含恨与含羞两种情形:含恨时会在眼、嘴露出忿怒的表情,而含羞的 巧目流盼 是女性媚态的最高境界。"

当然,"媚态"的反面含义,自古以来,就为社会舆论所鄙视谴责。"媚世"、"媚上"、"媚俗"都不好。鲁迅一生对"媚态"的猫显示了强烈的憎恶 "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鲁迅借此揭露当时绅士们种种的"跳踉丑态",以表达他坚韧不拔的社会批判精神。

【例句】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