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的一台探测火星任务的火星车,于2011年11月发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它是美国第七个火星着陆探测器,第四台火星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是截至2012年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2019年10月,美国航天局表示,“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内发现了富含矿物盐的沉积物,表明坑内曾有盐水湖,显示出气候波动使火星环境从曾经的温润、潮湿演化为如今冰冻、干燥的气候。

简介

好奇号(英语:Curiosity)是一辆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辖下的火星探测器,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的盖尔撞击坑,为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计划的一部分。好奇号在2011年11月26日北美东部标准时间10:02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入火星科学实验室航天器,并成功在2012年8月6日协调世界时05:17于伊奥利亚沼着陆。好奇号经过56,300万千米的旅程,着陆时离预定着陆点布莱德柏利降落地只相差2.4千米。好奇号的任务包括:探测火星气候及地质,探测盖尔撞击坑内的环境是否曾经能够支持生命,探测火星上的水,及研究日后人类探索的可行性。好奇号的设计将是项目中的火星2020探测车任务设计基础。2012年12月,好奇号原本运行2年的探测任务被无限期延长。2014年6月24日,好奇号在发现火星上曾经有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之后运行满一个火星年的探测任务。命名:由儿童和青少年命名火星车是NASA的惯例。2008年11月18日,一项面向全美五岁至十八岁学生的为火星车命名的比赛开始。2009年3月23日至29日,普通公众有机会为九个进入决定的名字进行投票,为火星车的最终命名作为参考。2009年5月27日,NASA宣布六年级的华裔女生马天琪(Clara Ma)的“好奇”最终赢得了胜利。

评价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凭着望远镜中看到的火星影像和头脑中的想象,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乃至火星人。但当最早的着陆探测器,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海盗1号和2号在1976年触及火星表面的时候,人们大失所望,来自海盗2号的照片显示了一个寒冷、贫瘠、干燥、显然死掉了的行星。然而,也是在同一时期,科学家在地球海洋底部的深海热泉里发现了极端微生物的存在,这证明生命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火星探测器是一种用来探测火星的人造卫星。1962年,前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是人类向火星发射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美国发射了水手4号探测器,并成功飞到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射十余次火星探测器,仅6次实现火星着陆 。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