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奉节县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信德网 的图片

奉节县天主堂属于万州教区,位于奉节县鱼复区巴原街103号。因原老城中华路教堂处于三峡工程淹没区,于2003年8月整体搬迁至此。教堂奉圣达陡为主保,故名圣达陡堂。教堂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圣堂、神父宿舍、修女住房、圣母亭、幼儿园、宾馆等组成。教堂200余平方米,可容纳400余人参与弥撒。附属建筑4300平方米。圣达陡堂是奉节县天主教活动的中心,奉节县天主教爱国会驻堂。

教堂简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奉节有教堂1所,分堂4所。

天主堂(慈母堂) 位于兴隆镇,直属重庆教区管辖。创建于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法国传教士曾神父到奉节传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兴隆乡(今兴隆镇)修建教堂,于修建者有两说,一说是中国雷神父修建,一说是教徒李维善修建。教堂占地约2亩,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其中教堂360平方米,附属房屋850平方米,信徒100余人,为雷、郭、敖、李、黄、彭、鲁、牟等姓。光绪三十四年,教堂曾发生诬陷传教士一案,由知府于宗潼公正处理。民国18年(1929年),教堂遭土匪抢劫,王神父和教徒张德超、丁维其3人被绑架到湖北利川,索款后释放。据民国32年君子乡《外国教会情况调查表》注明:“天主堂设立于兴隆乡街上”,不动产于民国14年购买,在本乡第10保毛草坝,小地名百草池,现招本乡曾籍川耕种,面积虽广,然地处高山,收益不多。有茅屋一间,计洋三千,地租包谷12石,计洋12000。”此外,教堂还在兴隆专长置买土地一契,地价585串,收包谷1.8石;巫山庙宇茨竹垭河亦有田地一契,此乃神职人员生活之用。教堂设有贫民小学一所,吸收信徒子女入学,教外儿童要求入学者亦不拒。学校主要学习圣经、识字和珠算,学生20—30人,教师有巫山县大溪黄先生、重庆周先生、巫山县张先生,巫山县庙宇丁维伦。建堂初期信徒100余人;1927年460人;1931年45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和附属房屋改建为区公所。1986年,区公所将改建房卖给奉节电影公司。1988年8月,信徒雷咸贵等16人联名申诉,要求归还教堂。1990年由出卖单位赔偿天主教会人民币5万元。

分堂

奉节圣达陡堂新设分堂与活动点共3处:

竹园分堂 位于竹园镇石龙街,距县城68公里。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先购置民房6间作为教堂。民国时期,李祥仁任会长,有信徒40—50人,无神父驻堂,由教会学校教师兼管教务。奉节城关天主堂神父每年看望教友1次。教堂设贫民小学1所,学生30人,主要招收教徒子女,教外儿童要求入学者亦可入学。学生免收学费,文具自理。学习国语、算术和经文。来校任教的教师为吴俊青,继为张德辉。张系巫山人,幼读诗书,母亡后,15岁进重庆“训蒙会”学习八年。24年来堂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活动停止,贫民小学停办。张先生就地分房,从业小商,后入合作商店,并任会计。现已去世,葬于九盘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堂无人管理,由竹园区公所代管,并将房屋租给居民。1982年区公所交竹园镇政府代管。1990年7月竹园镇人民政府将教堂房屋归还天主教爱国会。

1990年恢复宗教活动后,借用黄浩东家参与弥撒。2004年8月,奉节县天主教爱国会以15万元购买竹园镇老乡政府一半房屋作为竹园天主信徒活动中心。2014年11月正式开放,建筑面积约950平方米,参加活动的信徒100余人,神父每月去一次竹园,看望教友,举行弥撒圣祭。

车家坝露德圣母堂 位于公平渝巴路,与车家坝新汽车站相邻,香港黄氏家族捐款修建,2000年5月30日竣工投用,占地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教堂约200平方米,能容300余人参与弥撒。附属建筑屋为神父、修女办公室与住房。

三马山活动点 2006年,天主教信徒张局华将架空步行街自建商业房负四楼捐给教会作为三马山县城信徒活动点,建筑面积250平方米,2006年6月正式开展宗教活动。聚会信徒约200人。

弥撒时间

平日,主日五一节分段夏天7点,冬天八点

基督教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1](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基督教信仰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圣经为蓝本,核心思想是福音[2],即上帝耶稣基督的救恩,充分彰显了上帝对全人类和整个宇宙舍己无私的大爱。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参考文献